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应急:如何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2013-07-09 10:08来源:光明日报关键词:核电安全核应急核泄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食品、空气和水都有应急处置措施

尽管国家核应急体系已然完备,但假如遭遇核事故,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样的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来自与核研究相关的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将在应急处置和救援方面为人们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建议。”姚斌说,这也是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将原有的“专家组”扩大为“专家委员会”,遴选了分属医疗、工程、核物理、化学、生物等十几个学科领域的35位专家,其中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都是核事故应急的“智囊”。

在福岛核事故中,有一批专业队伍曾涉险进入核设施内部进行勘察。而在我国,部队和地方也有一批专业应急队伍。他们分散在核营运机构,省、市、自治区,国家核应急协调委组成的3级核事故应急体系中,形成了应急处置和救援的网络。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专业人员会进入核设施内部探查抢险,防止污染继续扩散。其他应急人员将在辐射监测、去污洗消、医学救治、辐射防护、隐蔽和撤离等方面为公众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发生了一些公众疯抢食盐的事件,也有些人拒食生鱼片等来自日本的食物。事实上,我国的核事故应急体系在核应急监测、核应急辐射防护、核应急医学救援、核应急航空监测、核应急气象监测预报、核应急海洋监测和核应急行动等领域有8个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在环境辐射监测、海洋辐射监测、食品和饮用水辐射监测、医学救治方面有4个核应急网络。

“这已经涵盖了气象、水质、生活物资保障、能源保障、进出口食品检测等方面。再有突发事件,大家不必恐慌,切勿轻信谣言。”姚斌说。

应对核事故的关键是保持冷静

无论如何,在核事故应急中,每个人最关心的仍然是核事故会对自身有什么影响,而自己能采取什么措施自保?

“最关键的是保持冷静。”姚斌说。核事故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可能会沉积在地面或建筑物上,也可能漂浮在空气中,或是落在蔬菜、水果、粮食上。

当发生重大的核事故时,如果不幸处于受影响区内,应该用手帕、口罩等物品捂住嘴和鼻孔,撤回房间里并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这样可以避免摄入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果政府通知撤离,要按要求尽量少地携带生活必需品,到指定地点集合。

“这些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都只是未雨绸缪,我们希望永远也用不上。”姚斌说,核事故是一个极小概率的突发事件,但这概率即使已经低到百万分之一,那也不是零。因此有必要做好核应急准备,核应急能力越强,措施越到位,就能将突发事件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减到最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安全查看更多>核应急查看更多>核泄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