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应有进有退
国有经济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已基本到位,现在需要的是“有进有退”的局部调整。
据报道,国资委确定今年的重点任务是:调结构(分类监管):对现有国企进行分类和战略定位(弄清各重点行业内布局及央企的地位和作用)。而战略定位的依据,是将国企功能划分为公益性和盈利性,以及处于中间状态的“公益为主盈利为次、盈利为主公益为次”两类。在稳增长的基础上深化国企改革。作为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研究队伍中的一员,笔者认为,这一轮国企改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目前,我们的国有资产分布在金融、电力、能源开采、冶金、石化、交通、通信、军工等部门,以及部分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行业,即“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装备制造和部分轻工行业,国企和私营、外企处于对等竞争状态。其他多数行业则是民营或外资企业占绝对优势。公有制成分占经济总量的份额,从1992年的80%以上降低到今天的不足20%。可见,国有经济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已基本到位,现在需要的是“有进有退”的局部调整。
国企新分类法须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
提出“公益性(非盈利性)和盈利性”的二分法,是这次拟议中的改革的“创新”之处。如果按照这个二分法,可以将所有经济部门做如下归类:①纯公益性的经济部门:只有“不收费”的部门(如公路街道、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才能归入此类。②带有公益性、但又有营利性的部门(主要就是被抨击的“垄断型国企”):理论上,只要收费就带有营利性,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如北京地铁、普通邮政、供水供电,明显有公益盈利孰主孰次之分;另外还有三产问题)。③竞争性行业。
如此分类,据说一是为完善监管(评价效益上缴红利),二是为结构调整做准备。长期以来,舆论对国有企业的批判,大体也集中在第②、第③类。批评之一是“国企数量太多,分布行业太广,与民争利、国有经济应退出全部竞争性行业”。批评之二是“国企控制垄断行业、赚取超额利润、导致分配不公”;垄断行业不仅要拆分、让外来资本参股,且更进一步要求国有经济“只应限制在公益性行业”,即国企要退出第②类行业,只能存在于第①类行业。
要国有经济统统退出包括铁路电力通信石油资源等“盈利性垄断行业”,是连西方国家也做不到的事情。让广大百姓参股来“破垄”也不可能,只有大资本才能改变其股权结构。
用“公益性、盈利性”这个维度的分类,客观上是不是在为“国有经济退出盈利性垄断行业”埋下伏笔?对国有企业功能的分类定位,应该采用什么标准,什么维度?
首先要对我们的国企总体战略功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国企的定位很清楚:国企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控制地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中坚力量。
当今经济界上层很多人,对上述文件的提法明显不认同,认为那不过是“陈腐的官方教条”;他们的“愿景”是把国有经济比重降到8%以下(据说这是美国的标准)。笔者愿意指出:恰恰他们的主张才是“陈腐的自由主义教条”。
今天我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从量的扩张转向以自主技术-产业升级为核心,提高整体竞争力、缩小和发达国的差距,实现由大变强,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如城镇化)。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竞争国内化”,但这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太多关注。西方跨国公司活跃在各个领域,国内多数行业在集中度、企业规模、技术与营销能力方面,还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轻工(如家化、小五金、食品饮料)、服务(如连锁店、连锁酒店)行业,一个个分市场被外企挤占、本国领头企业被吞并、形成外资主导局面。我们的民营企业面临的不是国企竞争的威胁,而是外资竞争的威胁,很多民企缺乏长远眼光或缺乏实力,无力抵挡跨国巨头的威胁利诱。
在这个基本约束条件下,我国经济“重要关键”部门保有骨干国企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确保民族工业独立性和壮大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体制条件。
国企退出全部竞争领域并不现实
“调整国企结构”的焦点,一是垄断性企业,二是“竞争行业”。
垄断包括自然垄断(必须集中统一运行的网络型企业,如铁路电力通信等)、行政性垄断(如石油等战略资源、民航、航运、军工等命脉行业)。所有国家对此类行业,都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控制或国企垄断。
要求国企退出全部竞争领域是不现实的。如上述,我国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体制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并重,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用协作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及鼓励自主升级、进口替代的产业-贸易政策。这是挑战跨国公司强势竞争和技术垄断的基本条件。
当今我国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潜力能和跨国公司较量的企业(创新主体),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系列中(包括垄断性和竞争性国企)。装备制造的核心骨干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这种行业既是竞争性的,又是战略性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西方巨型企业,它们竞争的成败,关系到中国产业升级的成败。这就是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2006年的“徐工并购风波”,就是盲目按“培育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思路,差点被美国摩根吞并、转卖给国外竞争对手。这已经危及到我国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行业的生存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国网新疆电力联合国网信通公司、国网经研院、中国电科院、武汉光迅公司等单位,在750千伏巴州—罗布泊段光缆线路上成功完成国内电力领域首个单波400G波分系统超长距无中继传输链路搭建,实现了355公里传输距离的稳定运行,标志着电力通信网络向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长距离融合方向演进迈出重
2025年4月28日,从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获悉,CIGRE已正式批准成立电力光通信工作组(WGD2.65OpticalTransportCommunicationNetworksforElectricPowerUtilities),这意味着在电力领域将依托光通信工作组,开展一系列产学研用等工作,为加速数智电网建设添砖加瓦。同时,CIGRE针对低压台区配电领域成立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近日,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在杭州召开,华为政企光领域副总裁刘利春发表了“以光促算,AI时代基于fgOTN的电力通信网”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大模型的普及部署,电网需构建主配一体的通信目标网,为海量数据和大模型间提供确定性入算联接,提升电网调控水平,实现以
2025年4月24日,在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期间,华为政企光领域总裁杨曦发表了“无光不AI,全光网加速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主题演讲。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能源流、业务流、信息流、碳排流合一,对电力调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电力生产和作业效率。电网公司发布并
4月14日,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成功应用于±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和750千伏金塔变电站,实现通信技术监督报告的智能生成。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个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的成果应用。据了解,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基于通信技术监督工作
4月11日,广东管道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顺利完成置换、升压、稳压、设备调试等试生产流程,标志着广东管道正式具备向下游洪湾电力二期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下称洪湾电力二期)供气条件。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是广东管道为保障洪湾电力二期机组用气需求而建设的配套天然气输送工程。项目在原洪湾末站基
4月1日,随着西北骨干电力通信网第二子平面改造工程最后一台传输设备入网,西北电网通信传输设备实现100%国产化替代,区域通信网络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西北电网骨干通信网的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于2022年启动西北电网骨干通信网老旧设备改造工程,统筹组织西北地区5家省级
3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00G光传输网络(OTN)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重大通信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实施阶段。100GOTN项目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牵头规划建设,是该公司通信专业近10年来首次建设的超大型省际大容量骨干通信网络项目,也是该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化智能化特
1引言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政府、金融、电力等领域对高品质传输专线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光传送网(OTN)持续向城域边缘下沉和行业末端节点规模部署。鉴于传统OTN技术带宽管道颗粒度偏大(最小带宽容器粒度为1.25Gb/s量级的ODU0),在承载GE以下速率业务时存在带宽利用率低、调度灵活性差等问题
2月25日,上海金山区供电公司完成了首批100套用电信息采集终端5G轻量化技术的部署应用。截至3月11日,两周的试运行数据表明,这些终端的采集成功率达100%,实时成功率从使用这一技术前的95%提升至100%,采集业务质效显著提升。传统配网电力通信以4G技术实现数据交互,但局限性凸显,难以满足设备快速控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394号文(《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犹如两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道路,吹响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新能源电价机制从“计划电”向“市场电”迈出了最关键的两步,预示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开征求对《2025年重庆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参与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经营区范围内的电力用户、虚拟电厂,按照本方案开展需求响应、削峰移峰。其中,电力用户自愿选择参与需求响应、削峰移峰,进行用户注册与响应能力申报,签订和履行协议;准确提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0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精神,进一步规范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