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煤化工企业需要“卧薪尝胆”

2013-07-10 13:53来源:企业观察家关键词:煤化工煤制天然气煤化工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煤化工遍地开花导致产能过剩而快速步入冷冻期,但是近来似乎又掀起了投资盛宴。煤化工行业是否真正迎来了发展良机?企业又该如何审时度势、抓住良机乘势突围?

自2013年3月以来,10多个新型煤化工项目相继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路条”,其中包括了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等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000亿~3000亿元。又一场煤化工的投资盛宴掀起。对于备受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环境容量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煤化工项目,总能夺人眼球,也总是引发争议。

重启是重“利”还是“益”

我国的能源结构的现状是“富煤、少油、缺气”。而减小石油对外依赖度、稳定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元化是煤化工项目拔地而起的初衷。煤化工的发展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到70年代全球石油化工崛起而遭受冷落,再到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涨破100美元大关的“遍地开花”,继而到2009年因产能过剩而被全面叫停,其发展之路可谓跌宕起伏。

无论是重启还是限制,煤化工无疑是能源行业的焦点。之所以发展曲折,是因它不仅身后背负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博弈,和企业追求高回报的需求,而且身前面临环境评估、居民用水保障、投资风险这“三座大山”的挑战,这就形成了“利”“益”之争。

从企业角度来看,煤化工项目的资金需求大多在百亿以上,没有规模就没有经济性。百亿、千亿投资的背后就是企业垄断发展的利益需求,也是转移泡沫区投资的良机。从国家角度来看,煤化工的发展不仅可以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更可以缓解替代能源的博弈,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膨胀,能源市场持续动荡,需要政府引导投资、平衡发展。

神华集团在包头有个煤制烯烃项目,这可是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2013年1月,国家环保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煤化工的高能耗、高耗水量等环境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无论是站在哪种立场,煤化工的优劣都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公众的眼球之下,是重“利”还是重“益”也必将是一场持续的博弈战。

屡跌为几何

煤化工具有石油化工和传统化工不可匹敌的优势,但也有行业本身的限制,屡次跌落的根本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耗水量大。2010年,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将渤海水引入新疆,以缓解新疆土地沙漠化。“引渤入疆”观点轰动一时,众多媒体分析认为从项目的设计路线来看,其真实目的是填补煤化工发展用水缺口,所经地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等都是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之地。水是煤化工发展的核心瓶颈,要发展煤化工但又不能影响地方居民的正常用水,背后是煤化工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其次是环境污染。跟其他化工行业一样,煤化工的污染不可避免,涉及废水、废气、废渣。无论工艺流程、技术水平如何改变,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处理问题始终存在。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知,近期,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又即将正式交易。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已逐步建立,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化工前面的这座环保大山必将越来越高。

最后是能源市场行情动荡。煤化工利益链的源头是煤炭市场和石油市场的价格差。差距越大、利益越大,投资越旺盛,近期煤化工审批屡屡获批的主要原因也来自国内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但是,随着北美非常规油气崛起逐步影响到全球石油垄断地位,未来煤化工的价格优势将受到重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煤化工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