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评论正文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及功能演进的四大阶段

2013-07-17 14:09来源:赛迪网关键词:数据中心存储数据机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功能特征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机构对IT认识的深入,数据中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功能的内涵,可将数据中心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数据存储中心阶段、数据处理中心的阶段、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概述

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在革命性的开启了人类计算新时代的同时,也顺带开启了与之配套的数据机房的演进。

事实上,从发明计算机到目前网络盛行的横跨60余年的大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社会的计算方式经历了从集中主机要分散运算要再次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不是简单的往复的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1945-1971年代,计算机器件组成主要以电子管,晶体管为主,体积大,耗电大,主要运用于国防机构,科学研究等军事或者准军事机构。由于计算消耗的资源过大,成本过高,因此计算的各种资源集中也就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也诞生了与之配套的第一代的数据机房。UPS,精密机房专业空调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

第二阶段:1971-1995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更多地朝着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快速演进。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计算的形态总的来说是分散为主,分散与集中并存。因此,数据机房的形态也就必然是各种小型,中型,大型机房并存的态势,特别是中小型机房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5-现今,互联网的兴起被示为计算行业从发明计算机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互联网的兴起本质上是对计算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而对人类社会分散计算资源的整合是计算发展本身的内在的要求与趋势。本阶段计算资源再次集中的过程绝不是对第一阶段的简单复制,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一是分散的个体计算资源本身的计算能力急速发展,比如摩尔定律和其后的多核技术就是典型的应用,二是个体计算资源被互联网整合。而这种整合现在也成了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也会不断的演进。顺着上述两条思路我们看现今的热点:INTEL和AMD的白热化竞争,刀片服务器,互联网宽带,IPV6,虚拟化,云计算等等均在上述思路覆盖之中。

 

计算机房演进路线示意图

数据机房建设的理念在发展的里程中也更加成熟和理性,不断的超越原来“机房”的范畴,日益演进为组织内部的支撑平台以及对外营运的业务平台。

数据机房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形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从而达到数据共享与利用的目标。数据中心按规模划分为部门级数据中心、企业级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主机托管数据中心等。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常常跨多个供应商和多个产品的组件,包括:主机设备、数据备份设备、数据存储设备、高可用系统、数据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基础设施平台等等。这些组件需要放在一起,确保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数据中心查看更多>存储查看更多>数据机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