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政策正文

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3-07-30 09:11来源:中国网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光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工程。

构建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完善应急联动救助系统。促进公安、消防、交通、医疗、建设、水利、环保、气象、地震、人防、民政、安全生产等部门以及驻军、武警应急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平台,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建立省、市两级应急支援、治安防控和应急信息交换中心,提高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信息高速公路提升工程。

推进光进铜退工程项目,建设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骨干承载网,建设光纤到户的宽带接入网,应用TD-SCDMA、CDMA2000、WCDMA等3G接入技术,构建有线、无线互补的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接入能力。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工程。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完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系统,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省县级以上城市。按照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总体安排,申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企业,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开展我省宽带无线城市建设,实现县以上城市宽带无线覆盖。围绕重点行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无线应用平台,实现“移动政务”、“移动电子商务”、“旅游综合信息无线服务”、“移动生产控制”、“无线智能数字交通”等网上服务。

(六)基础数据库开发整合工程。

1.法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统一不同部门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建设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以工商、民政、编办、质监(代码)组织机构的注册登记等信息为依据的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开发基于参建部门原有业务管理系统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建设以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互动的法人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和联合监管力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支持“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政务外网和现有业务系统资源,建设集人口计生、居住、就业、教育、医疗、治安、保障等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覆盖全省的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一口采集、多条使用”。完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继续推进我省城保人员、镇保人员、16周岁以上高中学生的社保卡(学籍卡)发放工作,并逐步覆盖到16周岁以下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构建我省实有人口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并不断完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及各部门业务数据库,提高人口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3.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同尺度、不同种类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重点完成覆盖全省的1∶10000以及重点地区1∶2000、1∶1000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库构建,建立良好的数据生产与更新、数据库维护与管理机制。完善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加强地理信息在防灾应急、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实施一批面向土地、人口、农业、防洪抗旱、环保、住房城乡建设等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建设。

(七)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实施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元器件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家电产品,促进传统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向节能环保、高性能和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快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电子、微电子等信息技术创新优势领域发展,推进以语音技术为代表的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产业化,提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突破汽车电子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以汽车整车为龙头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专用设备、专用材料产业发展规模。着力培育壮大新型显示、半导体发光器件、光伏电子等新兴领域,重点发展高世代TFT-LCD面板、PDP面板等新型显示器件,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提升LED外延片、芯片产业化制造能力,拓展产业配套环节和产品应用领域,促进光伏电子材料和电池组件生产资源优化整合,扩大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等生产,积极发展光伏应用电子产品。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环节转移,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突出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高端整机以及集成电路、电子专用关键设备等产业基础环节的规模化制造能力引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

(八)物联网和云计算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展土壤生态、生产过程、农产品安全、农业装备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统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水利、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在资源环境生态等事关国计民生、综合效益明显的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加强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研发。推广省内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加快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与周边省的对接工作。

把云计算作为优化信息网络资源配置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支持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形成网络结构优化、资源实时配置、动态灵活响应的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选择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促进应用模式创新,培育云计算市场需求。

(九)区域信息化合作工程。

重点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同级别协调机构的工作开展,加强对区域内信息一体化的组织领导。依托现有信息基础网络,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黄山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超算中心、灾备中心的共建共享,加速发展云计算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大力实施区域信息化建设项目,积极建立项目合作的高效机制。加快长三角地区电子口岸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信息联网、危急抢险信息联网,引导通信服务商构筑区域通信一体化网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化查看更多>信息技术查看更多>光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