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挺进西锦线的“兄弟连”

2013-08-05 08:05来源: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西昌检修分部作者:李云关键词:四川电力检修西昌分部电网安全输电线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就有这样一支“先头部队”,他们之间关系融洽,相互配合,有着兄弟般的感情。 在500千伏西锦一二三线复检验收工作中攻坚克难、强强联手、锐不可挡,出演了当代输电线路版的“兄弟连”。

500千伏西锦线是±800kV锦苏线的配套工程,起于锦屏500kV一级电站,止于±800kV西昌裕隆换流站,5次跨越雅砻江深大峡谷,穿越锦屏山脉,沿线森林茂密,大多为高山峭壁,地质破碎,地形切割严重,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500米,其中有30公里途经险峰矗立、危机四伏的无人区,部分塔位坡度陡峭、有的高达65度、所在山峰云雾缭绕、气候变幻莫测、无路可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地形地质最复杂、运维条件最艰苦的“世界级”输电线路工程。

驰援●组成兄弟连

据统计,目前,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检修分部共管辖25条输电线路,全长2247.9605公里、共4569基铁塔,运维工作十分繁重,再加上进入7月以来,四川攀西地区高温和雷暴雨天气交替出现、区域电网用电负荷和川电外送不断攀升,迎峰度夏和安全生产更加突出,而西锦线的复检验收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此,国网四川检修公司高度重视500千伏西锦线的复检验收工作,决定从成都、绵阳、雅安三个分部(中心)抽调精兵强将前来鼎力驰援。

7月25日,前来驰援的12名兄弟伙来到了美丽的月城,与西昌检修分部线路员工相互打量着、畅谈着、“融合”着,因为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将同心协力,共同完成500千伏西锦一二三线的复检验收任务。就这样,一支65人、颇具凝聚力、战斗力的当代版输电线路“兄弟连”成立了,他们当中既有资深员工,也有“80后”应届大学毕业生新锐。

挺进●道路艰又险

“我要飞得更高……”,这是好男儿们喜欢唱的歌曲,也是“兄弟连”的真实写照。7月26日早上8点,“兄弟连”肩负着使命与嘱托,乘车从西昌出发,赶往目的地。经过3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来到磨房沟,在水流湍急的雅砻江两边全是刀削般的山峰,没有任何可以到达江对面的桥梁,哪怕是一座简易铁索桥都没有,队员们只能乘坐当地居民在该线路基建期间用来运输材料和山货的船只。当队员们穿上救生衣,齐刷刷地站在船的两边时,不知谁喊了声“走你“,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你还别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看到队员们的精气神,还真有点在军营的感觉。一路上,那刺耳的发电机轰鸣声,吵得都听不见相互间的说话声。不过,队员们也没闲着,纷纷拿出相机拍下沿江两边的诱人风景。转眼间,船已过了10来个山头,来到了锦屏山脉脚下。

下船后,剩下的路全靠双脚丈量。进入锦屏山脉,随着山势渐高,道路也越来越难行。山上古木参天,茂密的树叶把林子遮掩得如同黑夜,林间到处散发着一股由枯枝败叶和动物尸体腐烂所发出的让人窒息的霉臭味,崖壁的岩石上布满了湿滑的青苔,根本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在不成形的山路上,只能手脚并用攀岩前行。而且两边全是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在这里行走,不仅要提防脚下打滑和头上的滚石,还有提防隐藏于草丛、荆棘中的毒蛇和马蜂。这里的马蜂异常猖狂,人被叮后,立马就会红肿、又疼又麻,一般要四五天才能消肿见好。一提起马蜂,队员李自强就心有余悸,因为在初验收时他就被马蜂特殊“照顾“过。

队员们一边小心攀岩、一边相互帮助和提醒,因为如果稍有闪失,就有跌倒直接滚下山坡坠入山崖的危险。一路上,除了几声不知名的鸟叫声,就是大家的踹息声。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山势越来越陡峭,再加上天气炎热,部分队员已感到头晕发困、耳朵嗡嗡直叫,身上的工作服也早已在干湿之间转换了无数次。状况不佳的队员顺手从衣兜里拿出几粒事先准备好的药片和藿香正气水咽下,不知是药物起了作用还是心理反应,不一会儿,高原反应消除,队员们又精神抖擞的向铁塔方向挺进。

由于险峰矗立、铁塔均处于绝壁,在前往西锦一二线82号至83号铁塔区段的路是最难走、也最为惊险的,其中有3段、共140多米的路程,坡度在70度以上,根本就无路可走,只能用双手抓住施工方留下的钢丝绳,脚踩住支撑点,拼尽全身之力,手脚并用,以“爬山虎”爬行的动作,在悬崖绝壁上一点一点地向上挪动,140多米的距离,就耗去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进出都会惊出一身冷汗,毕竟这是一个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的地方,再好的手机都一无用处。

爬到82号铁塔,已是下午2点,队员们的手套早已被磨得稀烂,有的还被钢刺刺伤了手掌。早上草草扒下的米线和半路上囫囵吞下肚的干粮此时也早已消化殆尽,也许是刚才似“爬山虎”攀崖紧张的原因,没有感到饥饿,而此时“五脏庙”早已提出严重抗议,队员们各自拿出干瘪的面包,就着矿泉水狼吞虎咽地吃了个正香。

据参加过初验收的队员讲,一进入无人区,就要5天4夜,由于了无人烟,晚上只有住帐篷,山上雾气大,第二早上,睡袋都是潮乎乎的。再加上给养运输困难,所以大多数情况都是吃干粮、方便面和矿泉水,夜间温差大,需用篝火来取暖和照明。

复检●工作精又细

生命有禁区,验收无禁地。无人区虽然“无人”,但一定要有线路工的足迹,验收好没一基铁塔、每寸导线,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线路员工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因此,队员们没有因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而降低验收标准,没有因任务艰巨而却步。而是按照复检验收实施细则,对责任区段进行拉网式精细验收,不留死角和盲区、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安全的瑕疵。

“这棵树与边导线的风偏距离不足8米、垂直距离4米,按照《验收规程》的相关规定,必须进行砍伐,以满足线路运行条件……”7月26日,在500千伏西锦二线63号小号侧第三个间隔棒线路外侧,队员周立、何志强用测高仪对该处树木进行了仔细测量,并对隐患树木进行了一一清点和登记,要求施工方立即进行消除。安排完工作后,只见周立带上钓鱼竿,快速爬上铁塔,把钓鱼竿杆当着测量工具,仔细测量着相间电气距离。此时,笔者对他们验收线路时带上钓鱼竿的疑惑,也顿时消除。

都说“80后”娇贵,可“兄弟连”的每个“80后”都勇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27日,在处于绝壁、海拔3200米的西锦三线141号铁塔下,负责测量的“80后”队员王超和唐超居然找不到一块可以支撑三脚架的平地,经多方找寻,他们最终选在悬崖的山腰处进行测量。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攀到山腰的平坦处,支起三脚架,突然,王超听到山顶有响动,并伴着小碎石往下滚。不好,有飞石要来!“闪!”王超来不及说第二个字,一把扯过仪器,拉着队友唐超连滚带爬扑向灌木丛中。就在一刹那,两个砖头大的滚石从身边呼啸而过、滚向深谷。

为获取精准数据,待飞石过后,队员们又来到原处,似乎刚刚的飞石突袭从来没有发生过,只见他们支好三脚架,找准测量点,有条不紊地仔细测量着,并将测量数据细心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27日晚上9点,小火山上暴雨如注,天黑如漆,周围十几公里无人烟,那张牙舞爪、成群的山蚊子扰得人心烦。“兄弟连”三小组的队员们在帐篷里一个紧挨着一个,吃着方便面相互调侃着,似乎这样,就能驱赶寒意。“难度是大,比我想象的还要恼火,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就这么两三天,咬咬牙就过去了,可西昌检修分部的兄弟伙还要在这里日复一日地进行日常运维,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向他们致敬!”队员王学云由衷而言。

简单的晚餐后,队员们又开始忙碌着,将一天的复检验收情况进行了汇总,一直忙到深夜11点,大家才陆续上床睡觉。此时,老天也特别眷顾,终于把雨停了下来,好像知道他们第二天还要继续翻山越岭,不忍心再打扰他们,让他们美美地睡上一觉。

就这样,他们每天攀悬崖、钻密林、睡帐篷、吃干粮,与铁塔、银线为伍,把当代输电线路工忠诚使命的坚实足迹留在了锦屏山脉和牦牛山上,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几天下来,脸更加黝黑发亮、人也瘦了一大圈。

“只要公司需要,只要线路需要,再苦再累都绝无怨言,因为,这是我们的战场和阵地。阵地在、我们在!”—这就是“兄弟连“的共同心声和承诺。

作者: 李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电力检修西昌分部查看更多>电网安全查看更多>输电线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