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从大同看中国电力能源转型的举步维艰

2013-08-06 10:46来源:新浪财经 席淑静关键词: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同因煤而兴,其煤炭储量718亿吨,位居全国产煤城市之首。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便是从这里开始延伸至秦皇岛,承担着华北、华东地区的保煤保电保供重任。

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在接受专访时,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1991年朱镕基离任上海市委书记,北上之前对上海的党政干部讲道:“大秦线是上海的生命线,上海人民不能忘记大同对上海所做的贡献”。

同样,生活在北京的人也在享用着来自大同的能源。李俊明说北京三个灯泡中至少有一个灯泡的电是从大同输送过去的,大同保证了北京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古为军事重镇,今为能源基地。1996年大同原煤产量曾达到8606万吨,几近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向全国输送了27亿吨煤炭。观察大同,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能源转型困境。

大同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同生说,大同一直没能逃出资源诅咒。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产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由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矿产等自然资源,容易形成“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造成后续接替产业发展乏力,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

大同市的增速问题就与此相关。丰富的煤炭资源将有限的资本、劳动等要素聚集到了资源型初级产业中,相应地用于其他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就越来越少,进而导致其他产业相对萎缩,出现对其他产业的各种要素的挤出效应。

尽管大同市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便提出转型发展,但时至今日,煤炭占大同工业比重仍旧高达73%,仅同煤集团一家企业,就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40%。长期对煤炭经济的过度依赖和对煤炭资源的低效利用,对大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位大同市民在采访中提到,以前都不敢买白衬衫,因为穿半天领子就黑掉了。

大同人不高兴。煤炭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整个城市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煤炭的开采保障了华北地区的能源供应,但大同在全省的GDP排名却一直在下滑,由80年代的第二名落到现在的第九名。大同人感到迷惑,全市的优质侏罗纪煤都被挖空了,大同得到了什么?

这种迷惑不仅仅是大同人的迷惑。过去三十年,中国年均GDP增速接近10%,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却在下降,我们为经济增长消耗了大量能源,换来了什么?PM2.5、极端天气频发、贫富差距加大、生活压力倍增?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近两年越发明显,所以人们才对中国梦、结构调整、改革等词语充满期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