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评论正文

软件定义存储之嬗变

2013-08-07 09:18来源:畅享网关键词:存储虚拟化数据中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业界主流观点交锋

存储厂商对软件定义的存储的一个共识是: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开发门槛逐步降低,未来存储厂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硬件,也不会刻意比较各自存储硬件的扩展性和架构,而是更多在存储软件层面进行竞争,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软件开发中。

EMC表示,随着软件定义存储定义逐渐明晰,那就意味着存储厂商们必须将存储政策管理与硬件脱离开来,考虑到客户对不同存储环境的需求,让客户们能够随意在所有平台而不仅仅是某一款阵列上添加新的存储功能,保证存储软件能够支持和利用所有存储硬件的各种特性。

华为存储产品线市场部部长经宁说到,所谓的软件定义的存储,就是以软件的手段更灵活地实现存储资源的按需分配,无论是接口、容量还是性能,通过软件对既有的外置硬件存储的整合,软件和硬件分离的外置存储,或是基于虚拟机环境下的计算、存储一体化的形态。

浪潮系统软件总监张东表示,计算能力、网络通讯能力、存储能力、存储的可靠性的保证最终还是要靠硬件实现的。因此在整个框架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就是整个数据中心的外观,或者是给人感觉程序员看到的东西变成软件来看的,而不是以前看到的都是一台台机器,但是并不妨碍数据中心里得有一台台机器,而且很多功能会慢慢下沉到下面,成为底层硬件的一部分。

NetApp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说到,很多友商在谈论软件定义存储,目前大家谈论的SDS更像是一个管理层,NetApp对SDS的定义和实践,对用户来说是是可交付的,可管理的。软件定义存储就是用软件和应用定义如何保护数据、分配数据、开关设备、使用属性等,最终结果是可以在不同类型存储上甚至是在纯软件环境中运行。

Fusion-io则认为,软件定义存储是全闪存阵列的DIY时代,Fusion-io将软件定义的存储定位为能够提供高IOPS和低延迟,除了基本的RAID级别和同步复制HA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传统存储高级软件功能。

软件定义存储的中国发展之路

目前来看,国内外厂商对于软件定义存储的内涵还有很大的争议,而用户对于软件定义存储还处于观望的态度,迟迟不敢冒险购买。这与云计算的中国发展之路颇为类似,之前是业内厂商层出不穷的概念推出,之后是媒体铺天盖地的炒作,接着是人云亦云的逐步尝试,到现在很多厂商云服务的逐渐落地应用。

业内分析师认为,软件定义的存储的主要市场驱动力是数据中心标准化。而用户目前能看到的软件定义的存储价值主要体现在“存储动态资源配置”上,软件定义的存储目前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软件定义的存储的规模商用还待时日。

华为公司存储产品线市场部部长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个新概念、新模式或新产品,从第一轮的热点讨论开始,经过一个统一认知的过程和一个相对冷静的成熟期后才能最终发展起来。他认为,软件定义的存储市场大规模兴起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可谓商机无限。

对于中国存储厂商来说,软件定义的存储肯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中国存储厂商还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存储系统的研发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和长时间的积累。纵观我国与国际存储巨头相比,从人力投入,技术投入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想在未来几年时间内赶超国际巨头公司,其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随着软件定义的存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用户对于软件定义存储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强烈。厂商在提升硬件效能的同时,不断满足用户应用的核心需求,并不断的降低用户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率,高拓展性的系统软件和硬件,满足用过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存储查看更多>虚拟化查看更多>数据中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