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评论正文

以人为本 拂去智慧城市的虚火

2013-08-14 09:06来源:通信产业报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技术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慧城市的概念问世以来,从理论到实践,智慧城市都炙手可热。尽管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的内涵、发展模式以及路径并无统一标准,但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主要特点的智慧城市在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发挥“突破口”的作用,甚至成为城市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契机。

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业内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近日,住建部公布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入围其中的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某业内人士表示,“成为智慧城市试点,不但可以得到政策扶持和补助,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相关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经济增长”,预测称,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即将开启。

然而,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之下,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有的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没有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此外,顶层设计缺失、信息孤岛问题突出都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热潮背后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而目前国家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缺失之下,存在项目一哄而上、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比较普遍的现象。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这几年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方面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缺乏统筹规划,不仅仅是地方政府,也深刻体现在中央政府。中央部门大概有十几个部门都在各自为政地鼓动地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做法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缺乏一个统筹和宏观的引导,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

此外,建设目的不够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认为,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点,与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一些城市盲目的模仿其他的城市,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顾大伟表示,有些地方甚至连什么是智慧城市都没有搞清楚,却把旗子举得非常高,当做政治口号在宣扬。

宁家骏表示,很多的城市都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只简单的把各个政府委办司局要准备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打包,既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实施路线图,也没有跨部门的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信息机制、政策机制,只重投资,不求效果,贴标签的现象明显。

而重建设投资,轻应用服务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实用的服务,为公众带来实惠。但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通常被当成“政府形象工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呈现出高硬件投入、低软件投入的局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信息技术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