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邮票上的中国电力发展之水电篇

2013-08-14 17:00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水电站邮票上的中国电力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库蓄水”:三峡工程拦栏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坝长2309.47米,;溢流坝段居中,两侧为发电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船闸通航”:通航建筑物设在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工程建成后可改善航道约650公里,万吨级船认可由武汉直达重庆。

“电站发电”:电站系坝后式厂房,分置于溢洪坝两侧坝后。左侧厂房安装14台机组,右侧厂房安装12台机组,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电站共安装2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发出的电主要供给华中、华东和广东、重庆用电。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然后经三河入高邮湖,再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 000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沂河、沭河、泗河共有26万平方公里,其中洪泽湖以上,河长845公里,流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淮河下游原有入海河道,1194年黄河夺淮后,逐渐以入江为主。淮河流域拥有2亿亩耕地,居住着1亿人口,资源丰富,且其干流自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以下可通航,有利于交通、贸易和发展经济。

淮河在历史上由于年久失修,旱涝灾害极为严重。1950年6、7月间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河岸多次漫决,两岸27县1300多万人受灾,豫皖境内被淹面积达4000多万亩。毛主席2个月内4次写信给周总理,部署治淮抗灾。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的方针。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成立,下设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治淮指挥部。然后,党政军民齐出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治淮大会战。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使洽淮大军倍受鼓舞。7月20日胜利完成治淮第一期工程,修筑了淮河上游的第一个可蓄洪水4 700万立方米的石漫滩水库,可灌溉农田9万亩。11月20日。河南省颖河上游的白沙水库和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全面动工,这是治淮的两个重点工程。1954年11月6日,位于安徽霍山县境内的佛子岭水库建成,可蓄洪水达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70万亩,极大地减轻了淮河洪水的威胁。1956年5月5日,淮河中段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拦河大坝建成,这座大坝全长558米,最高处高达88.24米,是治淮中最为壮观的一项工程。整个治淮工程共兴修了大、中、小型水库2000多座,开挖了新沂河、新沭河、新汴河、红卫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等入海入江水道,从而大大改变了淮河地区的面貌。

1952年10月1日,为了反映国家的建设成就,值国庆3周年之际,原邮电部发行由(54)、(55)、(57)孙传哲,(56)夏中汉设计《特5伟大的祖国-建设》特种邮票,全套4枚。

“(54)800元淮河水闸”:邮票画面上方为毛泽东手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下半部为1951年建成,位于安徽颖上县润河集乡淮河干流上,由拦河坝、拦河闸、进湖闸等组成的润河集分水闸(1958年被拆除)。

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全国江河治理的重点,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先后12次召开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治淮建设,淮河治理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2010年10月14日,我国邮政发行由张石奇《2010-24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J)》纪念邮票,全套4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邮票上的中国电力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