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能源焦虑背后的战略摇摆

2013-08-15 11:14来源:支点关键词:新能源页岩气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战略摇摆

概念的不确定性,恰恰折射出全球能源焦虑背后的战略摇摆。

“非化石能源(新能源)没有前途。”单联文对石油“峰值论”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环境问题与能源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修复碳排放,人类将倒退2000年。

“石油峰值”指历史到了某个时刻,全球的石油产量已经用掉了全部可采资源量的50%,到达了折返点,然后就开始转头向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晚期,美国限定石油进口,坚守能源独立。1956年,美国石油供应充足,但地球物理学家哈伯特向美国石油学会递交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本土48个州的常规原油产量将在1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再也不回升。1970年,哈伯特的预测成真。

“中国要从中汲取教训,要坚持进口能源多元化、进口渠道多元化,避免重蹈美国覆辙,否则过度开发国内能源资源,将导致能源安全危机。国内各种能源的生产、勘探、布局都要提前规划,产量要细水长流。”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孙泽生对记者表示。

然而,过去10年美国兴起页岩气革命,以具有商业吸引力的价格释放了大量以往无法采掘的储量。这对中国有极大诱惑。

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中,设置了“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战略已将页岩气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页岩气资源在勘探阶段就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没有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基础设施和工厂化条件。页岩气是有了管道后再钻井,一次上百口井,中国目前既没有完善的管线和管网,也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单联文说。

姜鑫民则指出,页岩气开发关键是技术突破,如水平井多样压裂,由于中国地质条件复杂,人口密集,勘探、施工能否跟上值得怀疑;同时在资源采出后,市场能否接受企业高昂的成本,也是个问号。

“页岩气开发是一哄而上,并没有形成社会联动体制。” 单联文说,中国应由政府组织规划,经济、政治、科研、贸易、商业体制形成一个环境。“中国已形成几十年的资源开发模式要继续走下去,加大非常规能源开发。”他说。

不仅是页岩气,新能源的发展也有问题。“没有技术上的根本突破,是导致新能源成本高企的原因。”单联文指出,“非化石能源从5年前兴起,发展到现在,正呈‘残废、劣死’之态势。”

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在国家能源局最近召开的内部会议上,相关领导也提出“整个中国的能源战略还不够清晰,现在大家需要重新‘摸一摸’。”也就是说,对各种能源如何开发利用,生产分配,国家层面需要明确一个大的宏观框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页岩气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