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评论正文

华为云计算为什么不学学IBM?

2013-09-03 08:38来源:比特网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HCC 2013云计算大会上,华为提出了“精简IT,敏捷商道”,并推出了包括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2.0 、“融合数据平面”存储、全闪存高端存储OceanStor 18800F、基于SDN的Cloud Fabric 2.0数据中心网络、全分布式高性能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3.0、密度最高的X8000整机柜服务器、支持远距离异地容灾的FusionInsight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 “存储、归档、分析三位一体”融合大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和首款支持跨20个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调度的Manageone 2.0数据中心管理解决方案。

也许华为也知道,尽管有这些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要实现“精简IT,敏捷商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至少是一个颇具有技术含量的挑战。以全分布式高性能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3.0,它以OpenStack为基础平台,对应用开放App接口,对低层可以异构支持,但要想熟练使用FusionSphere3.0构建云计算应用环境,灵活调度资源,这并不轻松。很简单,用户缺少构建云计算应用环境的经验。

与用户相比,最了解这些技术的莫过于产品技术的提供商华为,但华为的弱点在于对于行业的熟悉和了解。这原本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就像华为电信运营商市场的精耕细作,如果华为专注于某个市场,那么它一定会复制运营商市场的成功。但是行业市场的广泛性,在速度上使得华为没有办法沿用以前的经验,华为必须依靠合作伙伴。这也是华为在此次HCC2013所提出的“被集成”的概念,华为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取得成功,构建云计算应用环境的生态链。为了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华为承诺不越界,坚持云计算服务基础方案供应商的定位。

华为试图通过严格的分工,构建完整生态环境。这是一种传统的按照产品功能的横向分工方式,在产业链上的厂商单独均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务,必须紧密分工合作,才可以合理分担风险,实现共赢。产业横向分工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Wintel。

但在云计算应用推广普及的今天,这种分工方式未免落伍。以IBM为例,IBM也采取了类似“被集成”的角色定位,IBM不做应用,而是专注在基础平台,通过与SI、ISV合作,为用户提供完整服务。但这并不妨碍IBM成为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IBM在全球有8个数据中心提供公有云的服务,IBM在全球帮助用户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并提供集中管理和服务,全球500强企业很多都是IBM的客户。

这样做,IBM不怕影响到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吗?实际上,作为公有云服务的提供商,并不意味着IBM全部自己单干,IBM还是与合作伙伴合作,所不同的是,IBM将作为云计算服务承担者,提供信誉保障。

在中国,行业用户,行业云是云计算的主战场。请问这些用户是更愿意相信华为,还是更相信华为的合作伙伴呢?因此,在华为构建的生态链中,华为应该向IBM学习,承担带头大哥的角色。华为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简化IT”产品技术和合作伙伴的应用进行整合,将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云计算环境所需要的不是幕后英雄!华为应该成为责任和重担的承担者,以华为的品牌、信誉和实力,这才是生态链的魅力所在。合作伙伴需要的是一个带头大哥,而不是一个隐忍的华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计算查看更多>数据中心查看更多>华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