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中美新能源贸易和投资趋势

2013-09-09 13:56来源:《能源》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投资态势和未来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一直在上升,自2004年以来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虽然从2011年至2012年的年度投资额有所下降,但累计投资已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涉入可再生能源行业,创新企业得到的风险投资明显高于十年前 。大量的投资促使整个行业降低成本,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的价格相较于以前下降了40%和90%。

在美国联邦和各州的政策支持下,这种投资趋势主要由民营资本来推动。可再生能源一直是美国两党博弈的焦点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州长们在各州已建立和加强一级的可再生能源支持。与当年传统的化石燃料行业类似,在产业早期阶段,政府会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直到成本降低到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和风能产业通过目前的发展规模,可实现成本结构的显著改善。乐观的估计,在可预见的将来,风能和太阳能可以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参与能源市场的竞争。

据估计,中国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国,同时也在提高海外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

在国内市场,太阳能投资引人注目,从2011年的139亿美元投资跳升至2012年的247亿美元。风能方面仅有小幅增长,从263亿增长至272亿美元,因为并网难,导致一些项目被推迟。中国太阳能投资的激增,源于清晰明确的上网电价政策,同时系统的成本下降,使开发商预期回报增加。此外,越来越多制造商面对全球产业过剩的局面,也选择自主开发光伏项目来提高销量,这些都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投资规模。

对于海外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国已经在33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24个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投资数据显示,其中54项投资的累计接近40亿美元, 53个投资项目的累计装机容量近600万千瓦。美国是中国投资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共投资8个风电项目和24个光伏项目。

无论是美国对华的光伏“双反”,还是对华风电塔筒的“双反”,初衷都是保护美国本土的产业。但是使用惩罚性关税,并不利于行业发展,还会削弱整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合作之初分歧的存在是必然的,双方的利益也必然会在摩擦中寻求到平衡点,合作的趋势也是必然的。制裁性的惩罚措施短期看似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计划的实施,但长期来看,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最终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单一利益最大化已经在博弈论中证实是不会长久的,之后必然会失去已经得到的局部利益。合作博弈才是长期持久的战略选择,双赢的局面才是上策,长远来看,中美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对美国而言,目前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及科技研发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优势为中美能源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向中国出口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可谓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能力,也可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回报。

中国方面,国内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做后盾,而且中国物美价廉的制造业产品可以降低包括美国在内全球的新能源开发成本。坚持双赢思想,在中美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合作时需兼顾共同利益,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这一战略合作的深入发展。共同利用国际社会这个更大的平台,倡导共享绿色技术,推动全球各国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

(文 | 彭澎 作者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部主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