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评论正文

北京市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急需尽快调整

2013-09-30 09:40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垃圾处理脱硫脱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保证了“三联供”之后,剩下的填埋气还可以制成液化天然气,为机动车提供燃料。记者在现场看到,厂区内有一个占地6028平方米的填埋气制液化天然气示范区,里面有脱硫塔、脱碳塔、滤罐、增压罐等设备。目前该设备处于调试阶段,预计在今年10月份之前运行。

张永贺告诉记者,这几乎是一个每天24小时运转的垃圾填埋场,每天早上5点钟就有垃圾车进来,进行称重、倾倒垃圾、填埋,按照垃圾日产日清的原则,这里的运作经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水处理和气处理车间则全天都需有人值班,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过了一期填埋区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仍在运作的二期填埋区。与场区前面的鸟语花香相比,这几乎就是个露天垃圾场。记者看到,一辆一辆垃圾车从填埋区旁边的坡道上去,进入填埋区倾倒垃圾。然后有推土机进行推平、压实,填埋完成后用DHP膜临时覆盖,旁边还有洒水车除尘、风炮车进行流动除臭。即使如此,仍无法阻挡四周弥漫的浓郁臭味和乱飞的苍蝇。但那些在垃圾上劳作的机手(推土机驾驶员)像是闻不到臭味似的,忙着来来回回一趟趟地推平、压实垃圾。

“这些机手是最辛苦的,工作脏险累臭,每天三班倒,直接跟垃圾打交道,脚下踩着垃圾和垃圾渗滤液,周边全是脏臭的垃圾堆,不管严寒酷暑都得坚持干活儿。”张永贺说。

随着垃圾量不断上升,安定填埋场已然不负重荷。“垃圾量真不能再上升了,我这里没地方(填埋)了。”张永贺无奈地说道。

按照计划,垃圾处理要“四三三”,40%焚烧,30%堆肥,30%填埋,现在北京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为18000吨。南宫的堆肥场处理量为1000多吨,高安屯垃圾焚烧场处理量为1000吨,剩下的垃圾大都被填埋。

北京市属的填埋场有3个,即安定、昌平的阿苏卫和亦庄的北神树卫生填埋场。安定填埋场日处理量为4000吨,阿苏卫将近6000吨,北神树仅1000多吨,3家总处理量在10000吨左右,剩下的垃圾则由各区县自己消化。

据张永贺介绍,安定填埋场一期填埋区设计的日处理量为700吨,填埋4层,使用寿命为14年,但从2010年开始,处理量达到每天至少1000吨,在2007年4层就完全填满了,使用寿命不到11年。但因当时二期工程还没建完,于是又进行增容,最后终于坚持到2008年5月二期建成。

二期填埋区设计的日处理量是1400吨,16年的使用寿命,但现在实际日处理量为4000吨,照这样最多撑到今年11月,二期的4层也将填满。如今这里正在筹备建设三期填埋区,9月份开工,预计12月底完成。三期项目为“两山合拢工程”,即把一期和二期合并在一期,拆去中间的黄土边坝,在此基础上把填埋高度再增加3层,垃圾山高度达到70米,到时候三期的净容积将达到947万平方米“二期最多能撑到11月,三期12月底才能建成,这时间衔接不上啊,压力很大。”张永贺有些着急,“即使三期建成,最多在5年之后也会被填满。”他分析称,如今北京市属的几个填埋场基本上都已趋于封场。北神树填埋场再过一年也将到容纳极限,阿苏卫差不多五六年之后,也会被填满。

“现在垃圾填埋已经不是最好的方式。”张永贺说,征地、跑手续非常困难,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填埋容积有限,不断扩容也不是办法,“北京市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急需尽快调整。”(李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