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光谷科技小企4年“蝶变”成吸金利器

2013-10-17 11:30来源:长江商报关键词:光谷科技环境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7年下半年,周发武主编的行业内第一部专著《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技术与管理》出版了。他没想到的是,这本书不但给自己带来了合作伙伴,也带来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2007年,这本书出来后,中国地质大学找到了我,当时他们正在着手一个环境自动化监控方面的课题,招有实战经验的人帮忙带团队,完成课题,于是聘我为兼职教授。”2009年底,课题验收阶段,需要成立一家公司,完成部分票务流程,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便成立了。

“课题结束之后,我拿到一部分收入,并开始思考这个公司的前途。”周发武说,在与环保部门领导的多次接触以及对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深入研究中,他了解到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大环保物联网建设投入,传统的环境自动监控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检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会成为大势所趋,而且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然而,就他对行业的了解,当时业内大部分环保企业规模都不大,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大可能快速适应行业的新发展。他判断,此后几年,国内肯定会诞生一大批以环境监控物联网的技术研究、建设与运营、数据服务为主要方向的专业公司。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先把公司开起来,在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周发武将巨正环保盘了下来。

机遇

赴美长谈,引入IBM公司资深专家,开发环保云计算平台

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系统卖给多级政府部门

2010年,周发武整合各方资源,将巨正环保的股本增至2275万元,员工达到100余人,为后期的创业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光有平台不行,还得有一帮有能耐的人做技术和产品研发。”2011年年初,周发武组织公司一批员工,花大力气解读高新区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他发现,享受诸多政策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进高级人才,迫在眉睫。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IBM公司资深专家杨正洪。杨正洪在云计算平台开发和手机应用方面,有着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但邀请其加入并非易事。周发武说,“我去美国找到他,面对面长谈过很多次,他大概是被我的诚意打动,或者是对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前景有信心,最终决定加入我们。”

很快,巨正环保成立了国内环境监控行业首个“环保云计算研究院”,杨正洪被聘任为院长。短短一年,杨正洪带领团队开发出国内首个环保云计算平台——巨正环保云计算平台,用于对环境各项检测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储存等,该项目成功申报了现代服务业多个国家课题,获得了近千万元的资金资助。

这一年,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没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超过了以往,新的空气质量标准PM2.5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谷科技查看更多>环境监测仪器查看更多>监测仪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