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场限电与行业问题探讨

2013-10-18 16: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北京国际风能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说一下机组国产化问题,发改委05年就提机组生产企业要有70%的国产化率,但是,国产化应该稳步进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国产化,不是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例如:进口的主轴轴承大约在10万左右,而国产主轴轴承是三万到四万,甚至更低,如果主轴轴承寿命是进口件的一半,或者不到一半,在更换时,吊装是成本很高,还有因此而带来的发电损失,加在一起其损失可能超过百万。

再说机组容量问题,现在有一个趋势,叶轮直径越做越大,额定功率越做越大,这虽然是一个趋势,但不能冒进。我昨天听了一个报告,也谈到了这个内容,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叶轮直径增大,交变载荷增大,不仅机组的成本增加,而且机组的故障几率增加,在那篇报告中谈到:叶轮直径从110的叶片增加到126米,虽然发电量增加不少,但是,由于叶片成本的增加,部件损坏的成本,以及因故障停机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其最终结果是,叶轮直径增加是得不偿失。所以,叶轮直径增大和大功率有一个度的问题。

我们要抓住现场,建立为风场服务的理念,因为,尽量多地发电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应该从现场出发,要了解现场,了解现场所出现的问题,然后才可能解决现场问题。

在机组预验收时,有的合同规定 “无故障运行”,即利用率100%,风机是安装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有极端风况,完全可能造成机组的振动停机,这大大增加了“预验收”检验的难度,这也高于“正式运行”的标准;还有,在“预验收”时要求达到合同功率曲线,现场功率曲线实际上是一个统计数据,在“预验收”阶段,由于时间短,一般不可能形成完整、准确的功率曲线,在此时考察机组运行功率曲线也是不现实的。

我觉得有的风电从业人员对此误会很深,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风电机组实际功率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表在2013年《风能》杂志的第4期上,机组的实际运行功率曲线受环境、气侯的条件影响很大,该文对影响因数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据我现场观察,功率曲线与理论值不要说偏差5%,就是100%的偏差也是很正常的。例如:在3米风的时候,变桨的耗电与机组发电基本可以比拟,加上其他的耗电,甚至大于风机所发的电,如果风场风向变化频繁造成机组频繁偏航,这也会影响到功率曲线。还有湍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功率曲线可能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很大。

我介绍一下对风机理解的思维方式,应该有全局的观念。如果我们单从风机来考虑,有失片面,不仅要考虑风机,还应该考虑地形,风况和风电场的实际情况等;风机是在无人监管下自主运行,就此而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远程监控的作用。生产厂家与供应商的关系,稳定的供应商可能更好的保证风机质量,产品的单一化,有利于降低备件的储量,为软件升级带来方便。

生产厂家与业主的关系,我们应该守信用,如果是预验的时候的电价与正式运行的电价区别开来,可以提高双方预验收的积极性,还有功率曲线标准问题,因为受环境因素影响,希望国家有专门机构对功率曲线进行验证,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我基本上讲完了,感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场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场查看更多>北京国际风能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