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4/2013,UT斯达康周六宣布,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已收到董事陆弘亮及其附属机构、投资公司Shah Capitial Opportunity Fund及希曼舒˙沙阿(Himanashu Shah)的通知,他们已决定撤回于2013年3月27日对UT斯达康提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提议。
今年3月,以Shah资本管理公司为首的一个投资财团在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希望以每股3.20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拥有的所有UT斯达康股票,并将该公司私有化。这一消息曾刺激UT斯达康股价大涨近30%。
Shah为首的财团目前持有UT斯达康的大约660万股股票,相当于16.8%的股权。3月份发起的私有化提议对UT斯达康的估值约为1.25亿美元。
UT斯达康董事会还任命希曼舒˙沙阿为董事,于2013年11月1日生效。沙阿不会因这一董事职位获得薪酬。在任命沙阿为董事之后,UT斯达康董事会有8名董事。沙阿是Shah Capital创始人、总裁及首席投资官,在全球资本市场有超过20年的经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65亿美元的营收,20.6%的增长率!华为公布的2014年财报带来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能够在如此庞大的营收规模上主要靠自身成长获得这么高的增长,即便在全球商业世界也是罕见的。华为,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透过绚烂的成功光环,芒果却看到了一些隐忧:华为的发展,还有多少空间?华为过去的成功,能够保证多少未来的成功?华为自身的不足,是否在未来会成为大问题?是啊,ICT行业是如此的风云变幻,而华为在成为今天的巨无霸之后,还能在未来继续成功么?虽然华为有幸,拥有以任正非为首的一批时时警惕的领导团队,自1998年就不断的发出“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一栋低调的大楼内,UT斯达康控股公司(下称UT母公司)与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下称UT中国)的分拆收尾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年春节后UT母公司与UT中国将分别搬迁至朝阳区与海淀区的两处不同办公地点,“届时UT中国将彻底实现自立门户”。此前,7月31日,UT母公司宣布计划剥离IPTV业务,成立UT中国,现任CEO卢鹰也将加入新公司;8月31日,UT中国与UT母公司正式完成剥离交割,标志着UT中国正式成立,同时开启了6个月的母公司对新公司的支持期。“目前UT中国是一家具有独立运
2012年9月18日,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如约而至。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单位参展,全球领先的基于IP的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UT斯达康也会在展会亮相。随着广电网络(NGB)、三网融合等多项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国IPTV出现快速增长,电视智能终端和新增值业务亦得到极大地促进。据预测,2012年平板电视的发货量预计达4000万台,其中约有1190万台智能电视;同时,IPTV涵盖娱乐、金融、市政、休闲等各类增值业务不断增多,对运营商和互联网广告的价值日益凸显。据悉,UT斯达康在三网融合第一批
UT斯达康的融合集成播控平台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如下:背景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和OTT的蓬勃发展,广电运营商特别是电视台的业务范围已经从2010年伊始的IPTV业务,逐渐扩展到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因此对集成播控平台的要求也逐渐从专注IPTV业务向面向多业务融合的集成播控平台方向发展。UT斯达康作为最早涉足播控平台领域的资深领跑者,早在2011年就开始将播控平台产品从单纯的IPTV播控向融合播控转型,今年年初已成功发布了面向多业务融合集成播控平台产品。融合集成播控平台:多屏、多业务的安全管控+运营支撑平台融合集成播控平台是指对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
8月31日消息,UT斯达康今日宣布,该公司于2012年8月31日顺利完成IPTV业务的剥离计划。黄绍球正式出任UT斯达康首席执行官,首席独立董事李小平被公司董事会选举为董事长。2012年7月27日,UT斯达康正式宣布IPTV设备业务剥离计划,董事会希望公司能籍此机会进入增长更快、利润更高的领域,增强业务价值。业务剥离完成后,IPTV设备业务部门将作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独立企业运营。当所有非持续经营业务的条件都达到时,UT斯达康将在2012年第三季度以及其它可比时间段将IPTV部门的营收状况作为非持续经营业务单独报告。卢鹰将领导IPTV设备业务的新公司,同
- 公司将专注于服务业务并剥离IPTV业务 -- 前董事会成员黄绍球先生(William Wong)将成为首席执行官 -- 预计第二季度业绩符合公司内部预期 -北京,2012年7月27日- UT斯达康控股公司(以下简称“UT斯达康”或“公司”)(纳斯达克代码:UTSI)今日宣布新的战略举措,旨在集中推进公司向发展更快和利润更高的领域转变,并加强公司业务价值。具体的战略举措包括以下方面:加快公司媒体运营支持服务业务的增长。剥离IPTV设备业务,此后该业务将转型为拥有自主管理权的独立公司。任命技术行业经验卓著
曾经在小灵通领域叱咤风云的UT斯达康,由于运营商全面转战3G,致小灵通业务急剧下滑,公司从2005年开始步入亏损,而这一状态却持续了长达六年。如今,UT斯达康通过战略重组,扩张3G、宽带接入与IPTV等领域版图,并借助国内三网融合发展重要契机再次飞快成长。UT斯达康近日公布的201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第四财季总营收为8350万美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为4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2300万美元。这是UT斯达康自2011年第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而公司全年净利润达到了1340万美元。UT斯达康长达六年的持续亏损,
中国光伏业的搅局者如何超越尚德、赛维?聚恒的答案是:玩法不同“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Thereisnothingnewunderthesun)”,这一古老谚语险些又一次应验。今年3月,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联席董事刘晓雨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有朋友给他推荐了一家光伏企业。听到“光伏”二字,刘立刻回绝。中国在光伏制造领域已经涌进大大小小数百个玩家,并成为许多投机者新的苟营之地,要说没有泡沫,真没有人相信。但这家叫聚恒的公司不一样。它选择的技术路线既不是大家熟知的多晶硅,也不是异军突起的Firstsolar所擅长的薄膜
如何超越尚德、赛维?聚恒的答案是:玩法不同“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Thereisnothingnewunderthesun)”,这一古老谚语险些又一次应验。今年3月,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联席董事刘晓雨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有朋友给他推荐了一家光伏企业。听到“光伏”二字,刘立刻回绝。中国在光伏制造领域已经涌进大大小小数百个玩家,并成为许多投机者新的苟营之地,要说没有泡沫,真没有人相信。但这家叫聚恒的公司不一样。它选择的技术路线既不是大家熟知的多晶硅,也不是异军突起的Firstsolar所擅长的薄膜,而是一种叫做高倍
UT斯达康27日宣布推出了DOCSIS-EOC应用,该应用是一款基于同轴电缆(coaxialcable)标准化的连接产品,适用于光纤维缆和用户终端(包括机顶盒、电话和PC)间最后100米的连接。UT斯达康EOC应用遵从了HomeplugAVEOC标准,并整合了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同轴电缆的连接特征,可提供高品质连接。DOCSIS-EOC允许500个独立接点(uniqueaccesspoints),并提供低端系统800Mbps的宽幅和高端系统160Mbps的宽幅。
近日,山西省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新能源重卡底盘式换电站的地方标准——《纯电动底盘式换电载货汽车换电站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标准将于今年7月10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首次系统性地解决了底盘式换电站建设与运营缺乏统一规范的难题,为底盘式换电模式走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明确
5月5日,联合水务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12%;毛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降8.08%;归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降5.89%;扣非净利润9481.92万元,同比下降21.37%。尽管公司在营收方面保持稳定增长,但净利润的下滑显示出其在资本支出增加和折旧摊销压力下的盈利能力受
“赞比亚有300多家,尼日利亚更多有400多家,肯尼亚都200多家。”非洲一家储能电池仓库前,一个中国小哥指着背后的小型储能产品说着。他口中的900多家不是别的,正是中国人开在非洲的新能源工厂。公司遍地开花,但市场依旧火热非常。新能源出海非洲的造福故事,我们在德业的最新财报里就得以窥见:2025
光伏行业深陷泥沼,多数企业严重亏损之下,依然有企业高歌猛进,业绩甚至成倍增长。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年报、快报。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有10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凛冽寒冬中划出一道强势增长曲线。营收榜单中,捷佳伟创一马当先,以116.26%同比增幅领跑;拉普
4月30日,五大发电集团2024年财报出炉。经「能见」梳理,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总营收达21536.38亿元,较上年减少近141亿元;净利润为2179.92亿元,同比增长16.39%;利润总额为2871.48亿元;资产总额合计79665.03亿元,即将突破8万亿元。(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下面拆分来看五大发电集团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能源转型需求持续增长,另一面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快速下滑。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贯的稳健经营步调,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
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逐一揭开,光伏组件企业的出货量数据成为市场焦点。2025年第一季度,在价与量的平衡之间,TOP20榜单再次更新。整体来看,相比去年,位列TOP10的企业仍未变化,但排位微调。前四仍旧是晶科、隆基、晶澳、天合,一季度组件出货量达10GW#x2B;。实际上,这一格局自2018年后便稳定至今,
印度大型综合性集团信实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IndustriesLimited,简称RIL)宣布,已正式投产其异质结(HJT)太阳能组件制造项目的首条生产线,这是公司规划年产能10GW的一部分。在近日召开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RIL首席财务官V.Srikanth表示,公司已投产首条GW级(gigawatt-scale)太阳能
4月29日,锦浪科技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锦浪科技营收1,517,642,435.90元,同比上涨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703,647.78元,同比大涨859.78%。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