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绿色的代价

2013-11-08 10:20来源:《能源》关键词:大气污染新能源脱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是有代价的,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许不惜一切代价的环保模式就会对中国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冲击。

刚刚落马的原南京市长季建业颇招民怨的一大罪状就是其主导的“雨污分流”工程。该工程挖烂了南京的路,让南京市民出行不便,所以南京市民怨声载道。可是如果我们用搜索引擎搜寻“南京水污染”,也可以看到大量南京市民对水污染的高度不满。雨污分流恰恰是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这一案例让我们看到:百姓希望有碧水蓝天,却没有意识到碧水蓝天的代价是我们自己要掏腰包、勒裤带和忍受生活的不便。

我们常听到许多媒体和舆论说“宁肯经济增长慢点儿,也要青山绿水”,好像“环境保护”成为了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政治正确;而相反的,谋发展、多赚钱则成了被扣上了“唯GDP论”的帽子,俨然过街老鼠。

不过上面这一则新闻却使我们看到,当环保真正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时,老百姓似乎也并不是“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子孙的青山绿水”。似乎,老百姓和舆论并没有认知和反映自己对青山绿水的真实定价。

能源行业是大气污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无论是发电所需的化石燃料使用,还是交通运输中的汽油、柴油燃烧,都是中国城市雾霾等污染现象的源头。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攻坚战中,能源行业成了这场环保战役的决战点。

一系列和能源行业相关的政策:国家加大鼓励新能源装机和上网、供暖系统的天然气代替燃煤以及研究提高汽柴油的相关标准等。可是,这些措施都是有代价的,国人充分意识并做好付出这些代价的准备了么?如果国人没有意识到、准备好,老百姓和舆论虽然嘴上说不惜一切代价环保;可当环保政策可能对财政、居民收入和就业等带来负面影响时却闹情绪、发脾气,那不惜一切代价的环保模式就会对中国社会稳定形成冲击。

那么,这些涉及能源系统的环境政策会带来哪些后果呢?让我们来看一则最新的消息: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三月份发表报告称,如果维持现在的新能源政策,那么到2020年,英国的电价要飙涨33%。

为此,反对党领袖米利班德已经许诺,如若当选首相,他会冻结电费水平。与此同时,去年一年就补贴新能源产业超过190亿美金的德国,其被中国许多新能源分析所推崇的FIT政策已经造成了电价过高、威胁德国优势产业和就业的问题了。

实际上,在过去四年,欧洲各国普遍面临财政危机、经济下滑,电价却不断攀升。据统计,欧洲居民电价平均上涨17%,而工业电价涨幅更达21%。无疑,这不断攀升的电价对本就乏振的欧洲经济而言,不仅阻碍了其复苏,还使本就困顿与失业和收入下降的居民的生活更加窘迫。

况且,一些目前流行的“绿色政策”也并不那么绿色。比如德国的绿党等所强力支持的“非核”政策,就是典型的“举着环保大旗反环保”的例子。德国推动去核电后,化石燃料发电又有了抬头的趋势。

在该政策推动之初,笔者就曾经指出:和核电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是火电和水电,并非具有强烈不可控和不可预测性的新能源;所以废核只会让火电和水电得益。而加州的屋顶太阳能补助政策,则被指鼓励了太阳能资源贫乏地区的装机却抑制了具有良好太阳能资源地区的装机。

这些劳师靡众却对环保贡献有限的政策,除了推高电价、造成财政附带外,唯一能带来的是给推行的地区换取“绿色”的招牌。这种政策本质上和用绿漆把荒山涂绿式的“绿色政策”没有多大区别。

在中国大气污染已经到了不能不治理、不能晚治理的今天,又遇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的大历史背景下,环境政策设计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居民的安居乐业。

一个正确的环保体系必须满足两大条件:首先,机制设计能迫使居民和企业体现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定价,真实表达他们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之间的权衡;其次,通过纠正外部性,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分配环保财政和资源投入,而不是由政府直接决定环保财政和资源如何分配到不同部门和领域。

做到第一点,政府才能清楚地理解居民的环境定价,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标准、执法强度和环境税税率;只有做到第二点,才能避免有限的环保财政被无效地利用,防止“邀绿名却不减排”政策的出台。

要满足上述两条件,首先是要通过税收等手段纠正负外部性,将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反映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成本函数中。要让国人认识到,他们改善物质生活的代价是污染环境,必须找到一个符合自身和子孙利益的平衡点。

要特别指出的是,没有环境税的开征和正确税率和制度的确立,是无法促使居民做出上述正确选择的。所有避免开征环境税的作法,最后都会造成居民环境诉求虚高、支付意愿过低的矛盾局面。

具体到能源领域,一要让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反映出脱硫、脱硝的成本,而不是靠补贴和逼迫发电厂自行消化隐藏化这部分成本;二要着手对汽柴油开征污染税,根据汽柴油的品质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制定有区别的税率;三要将新技术的环境成本反映到相关投资者的成本函数中去,比如煤制气的污染成本、新能源整合造成的环境影响等。

其次,政府要放手让市场来决定能源的价格,却要纠正由于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市场扭曲,时时刻刻监管能源市场。中国能源体制改革最近正在热烈讨论。实际上,正确的能源体制改革本身,就能通过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大大降低排放。

更重要的是,只有让市场决定能源的价格,政府对能源产业的环境保护投资才能得到正确而有效的配置。而能源改革本身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也能一定程度对冲环境保护政策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

当笔者执书此文时,正值哈尔滨等地因严重雾霾停班停课。面对严重的污染,我们不能等;但是面对严重的污染,我们同样不能急而出错,更不能跟风那些政治正确、设计错误、作用全无的“国际先进经验”。逐步推进、理顺关系才能清洁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保障我们的生活品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脱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