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水电站与生态之辩

2013-11-15 12:00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水电站水利水电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站的诞生,让奔流的河流在给人类提供饮水和食物的同时,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电能。然而,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却开始担心水电站导致鱼类消失并进而影响河流生态。

8月,在 “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以下简称 “长渔办”)主任赵依民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

而11月3日,在昆明举办的“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论坛”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对此表示了不同观点。于是,水电站与河流生态之争再起波澜。

争论源自一次科考

记者调查后发现,这起争论源自农业部长渔办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今年6月联合进行的一次针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科考活动。

截至记者发稿,世界自然基金会仍未回复记者的采访请求,但记者在其官方网站上查找到了此次科考报告。

这次科考范围覆盖金沙江流域和通天河、赤水河流域部分地区,重点考察了水电站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科考报告显示:目前国家已经批复金沙江25级水电规划,其中,中下游大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准备及施工阶段,上游大部分仍处于预研和前期工程准备阶段。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已然凸显。金沙江流域历史监测到鱼类有143种,而此次科考三次鱼类资源采样仅仅发现17种鱼类样本。

在长江第一湾石鼓江段,专业渔民经过一个上午的多次采样,仅获得3种5尾鱼类样本,而历史上石鼓江段可以采集到金沙江大部分鱼类样本。

科考队专家分析,石鼓段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主要是由于石鼓以上江段二三级支流的高密度水电开发,破坏了以溪流为产卵场的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而难以有效控制的违法捕捞行为则雪上加霜,导致大量鱼类物种濒危,甚至濒临灭绝。

科考队实地考察了金沙江上两个在建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考察认为,大坝建成后,整个生态系统将由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向水库生态系统演变,依赖激流险滩生存的鱼类面临消失。

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建议,在金沙江全流域大规模水电开发不可阻止的大趋势下,选择赤水河、通天河等2~3条支流作为金沙江特有鱼类保护区,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是避免长江上游鱼类大规模灭绝的可行的替代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水利水电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