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水电站与生态之辩

2013-11-15 12:00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水电站水利水电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鱼类减少的人为原因

说到鱼类资源的变迁,家住四川绵阳的“80后”小张说起家乡河流的今昔对比,感慨万千:“那时候下河里抓鱼,鱼太多了,一脚就能把鱼踩泥里。现在河里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少,但就是鱼少了。”

中科院院士、鱼类学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些河流鱼类资源减少,既有生态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人为的原因主要是无节制地捕鱼,在一些地区,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但没有禁渔期,而且成年鱼与幼鱼一起捕捞,更有甚者采用电鱼、毒鱼等非法手段。这种大规模的人为捕捞,使一些鱼类无法休养生息,濒临灭绝。

另一个人为原因就是盲目引进外来水生物种,使本地鱼类面临灭顶之灾。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就在本地河流中引进一些经济产量高的鱼类。这类鱼生存能力强,成熟期短,生长迅速,体形较大,在争夺栖息地和食物方面本地的鱼往往竞争不过这些外来鱼,数量逐渐减少,活动区域也越来越小。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开的科考报告中也指出,科考队在金沙江源头、通天河结古河汇流处进行鱼类采样调查,短短二十分钟捕获3种鱼类样本,其中2种是外来种鲤鱼和鲫鱼。外来种个体优势明显,其中最大一尾鲤鱼个体比土著鱼大三四倍。而在赤水河采样时也发现了中华倒刺鲃、镜鲤等人工增殖放流或养殖逃逸所引入的入侵物种。

水电站对水文特征的改变

“虽然过量捕捞会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但毫无疑问,水电站对到上游产卵的鱼类生存影响很大。”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刘建康也告诉记者,除了人为因素外,如果河流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鱼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鱼需要逆流游到河流的上游产卵,如果在河流上游建坝拦河修建水电站,这类鱼往上游的通道就被阻断了,直接影响到鱼类生存繁殖。

尽管有的水电站在建设时,给鱼留出了通往上游的人工鱼道,但是鱼并不从这些新修的鱼道游,仍然无法消除给鱼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此外,本地水生生物都是经历长时期的演化形成的,已经适应了流速、流向、水温、水质等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但是一些水利工程往往会将河流裁弯取直或拦河建坝,这类水利工程肯定会改变河流的流速、流向、水温和水质。这些改变会导致本地鱼类数量的减少和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

科考报告指出,向家坝水电站启动蓄水发电后明显改变了金沙江下游的水文特征,曾经湍急而混浊的金沙江水变成了一弯清水。在岷江和金沙江汇流处,科考队发现由于上游向家坝水库的蓄水,导致两江交汇口水量减少,水流缓慢,本应是丰水期的河段水位出现历史新低,部分区域有浅滩露出水面。上游水沙通量的改变势必加剧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规律和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的变化。

为缓解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向家坝水电站在水库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定期开展达氏鲟、胭脂鱼、铜鱼等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

但刘建康认为,由于河流生态环境改变而导致的本地鱼类减少,仅仅依靠人工施放鱼苗很难恢复,毕竟鱼类生存繁殖的环境改变了。

刘建康指出,为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监测,但是,目前鱼类监测只有专家在做,这远远不够,应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鱼类知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水利水电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