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评论正文

“掰手”博弈 应转向“握手”发力

2013-11-21 10:44来源:新华日报关键词:节能降耗耗能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石化等高能耗行业用能减少,节能本应轻松一阵。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发现,部分地区的节能压力不降反增,“一手抓节能降耗、一手抓高能耗行业发展”的纠结在部分地区仍是常态。

苏南一个县级市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21%,超过序时进度。“1台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和1个钢铁改造项目去年底投产,对今年造成"翘尾"影响。”该市经信部门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节能技改挖掘出15万吨标煤节能量,而同期竣工投产项目新增能耗15万吨标煤,二者恰好相抵。问题出现在下半年:可挖掘节能潜力20万吨标煤,新增用能却达80万吨标煤—有60万吨“硬缺口”无处可补。

除了能源消费总量捅破“天花板”,该市单位产值能耗也上升了0.034吨标煤。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分析说,“消耗更少的能源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是节能降耗的"核心算式"。”以工业为例,除电力行业外,大部分高能耗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利润较低,而一旦经济不太景气,高能耗行业占比较高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跟不上能源消费量增速,就会造成单位产值能耗不降反升。

对于地方而言,高能耗行业体量大,能在短期内提升经济总量,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还能贡献丰厚的税收。但是,新增高能耗项目过多,一个地区的能耗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就会居高不下乃至反弹。是要能耗降低,还是要经济做大?

作为地方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担负发展工业经济和加快节能降耗主管职责的经信委,经常陷入“左手和右手较量”的两难境地。苏北一个省辖市的经信委主任坦言,有时开一个会要同时研究这两个议题,从要求到措施,前后矛盾,“政府既是压力的制造者,又是压力的承担者,"里外不是人"啊!”

专家认为,在当前产业发展方向和节能降耗均由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左手和右手较量”的尴尬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为了节能而节能”,出现“重口号、轻落实”“重存量、轻增量”的倾向。记者采访多位基层负责人,从认识上讲,他们都把节能降耗与发展经济摆在了同等位置,而实际操作时,节能往往为经济发展“让路”。再加上,节能降耗5年的目标考核周期与党政干部换届时间节点不同步,问责难以落到实处,节能工作经常会“松一阵、紧一阵”。

在当前体制下,“病人生病、医生吃药”成为节能的真实写照。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企业明明是重点耗能企业,却仗着为地方经济贡献大而悠闲自在,政府因上级考核压力而急得焦头烂额,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所谓的博弈,都是短期行为。长期看,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这"两只手"必须从"掰手"转到"握手"。”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教授表示,随着以行政力量主导的技术改造等存量节能空间逐步缩小,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观念,倡导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潜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控制好能源消费增量。

“能评”是节能降耗的第一道关口。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按照“谁批项目谁做能评”的原则,新建项目由发改委审批,改建项目由经信委审批,新建项目的新增用能量远超过改建项目,一旦建成,再想挖掘节能潜力比“挤牙膏”还难。“大部分项目由发改委审批,全社会节能任务却压在经信委,权责不匹配造成节能工作硬不起来。”省节能监察中心主任郝宁宁介绍说,环保是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监测的“闭环”模式,不按评估报告建设、建成后偷排超排,环保部门均可叫停整改。而节能评估是“开环”模式,事前评估落实本来就不到位,节能主管部门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否决手段,往往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当一个大项目"能评"难过关时,地方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其能否落地的关键。”苏州市经信委节能处处长张元春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理顺体制机制,真正把能评和问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左右手”博弈时,节能真正硬起来,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专家们指出,今后政府应强化监管职能,加强节能量的测量、验证、评估、审核、监督等基础能力建设,让节能成为一本“明白账”。同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培育一批市场化节能载体,从传统的财政资金鼓励、行政手段倒逼部分重点企业节能,转变为市场化盈利模式带动更多企业主动节能,让“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各自归位,让发展、节能这“两只手”也能朝一个方向发力。(记者 黄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降耗查看更多>耗能企业查看更多>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