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如何科学理解核之魅核之危?

2013-12-06 09:02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核电安全核辐射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我国迎来了第二十五届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月25日,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一场名为“核之魅˙核之危——核安全文化的科学传播”的专题论坛。

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在致辞中表示,向在校大学生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和核安全知识意义重大,此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们形成正确核安全观,而且他们走向社会之后还会影响更多公众,使更多的人了解核安全方面的知识。

与会专家就核电应用、辐射安全和核安全科学传播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核科技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开展核科学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为此,本次论坛发布了《核安全文化科学传播倡议书》。

日前,“日本福岛核电站地下水放射性物质含量创新高”的新闻又牵动了公众对核安全忧虑的神经。

核开发利用,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充满着风险,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安全与命运。由此产生的诸多价值困境和伦理难题使其陷入安全与发展的两难困境。核安全也成为人类重大的安全问题之一。

我国核能开发利用安全吗?核辐射真有那么可怕吗?如何慎重和负责任地传播核知识、核观念?怎样倡导和构建核安全文化?在日前召开的“核之魅˙核之危——核安全文化的科学传播”论坛上,面对一系列公众关心的问题,专家们展开了研讨。

中国将继续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中国核电采用最高安全标准,在建核电站安全可控

“核电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介绍,其实核电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例如,压水堆核电站有四道安全屏障:二氧化铀芯块能包容98%的裂变碎片及衰变物;锆合金包壳管把核燃料和裂变产物封闭起来;压水边界能包容带有放射性的高温高压冷却剂;安全壳能抵御外部破坏,如龙卷风、飞机撞击等,还能在严重事故下防止放射性外泄。我国核电站实施纵深防御策略,进行高质量地建设和运行维护。

据他介绍,我国已运行核电站17台,2012年开始建设的核电站共24台。中国核电采用最高安全标准,在建核电站安全可控。相关安全措施涉及抗地震设计、防洪水要求、电源可靠性、防氢爆、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及超压保护等等。叶奇蓁表示,几十年来,我国核设施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中国将继续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其实核安全事故风险很小,比病死、交通事故、雷击等事件的风险概率还要小。”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分析,公众对核的惧怕,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出身不好”——核能利用最早是从制造和使用核武器开始。“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产生的核威力震惊了世界。其实,核电站是根据人们的要求在可控情况下进行核能利用的。而且核能也是阶段性发展,我国正在发展高温气冷堆、实验快堆等第四代核电技术,安全风险就更小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首席专家徐銤介绍说,钠冷快堆具有许多固有安全特征。中国实验快堆按照国家安全法规要求的原则设计,采用纵深防御原则,目前,其安全性达到了第Ⅳ代核电系统的安全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安全查看更多>核辐射查看更多>核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