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报道正文

2013年网络安全形势:暴风雨愈来愈猛烈

2013-12-12 09:21来源:人民邮电报关键词:域名安全DDoS攻击网络信息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知名科技公司Prolexic的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DDoS攻击的数量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58%,攻击时长延长了13.3%。出于对域名系统战略意义的考虑,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对域名系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联动机制、安全意识、立法、国际合作方面,我国政府和互联网行业已有所行动,并将继续加强诸方面的工作。

强化国家域名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据域名工程中心技术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的域名服务器总量为100万台左右,活跃域名服务器数量为7万台, 62%以上的权威域名服务器使用开源的Linux系统,微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所占比例在36%左右, 95%以上的域名服务器使用开源的ISC BIND域名解析软件。可以看出,从域名服务器操作系统到域名解析软件,几乎已被微软和国外的开源软件所垄断。开源软件预留“后门”的风险较小,但也方便黑客借助其软件漏洞进行网络攻击。CNNIC执行主任李晓东建议,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对域名系统的重视程度。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网络安全态势,亟须进一步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强化国家域名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网络带宽、机房环境、运行保障、应急协调等方面确保充足的资源支撑。加大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和关键信息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采用的进口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进行安全测评,推动国产替代进程,确保自主可控。

域名系统安全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除了扩充国家域名的绝对数量外,各相关方的配合联动同样非常重要。要定期进行黑客攻击模拟演练,聘请专业的安全人员协助相关运营方进行漏洞查明和修补。采取及时修补漏洞等手段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通过增加.CN顶级域名服务器数量、调整服务器部署模式等手段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增强在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能力打造多位一体的互联网安全监管体系。事先需要制定好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如业务的自身调整、与运营商的沟通和应急措施同步。当DDoS攻击发生时,需要多个部门间快速响应,实施应急方案和及时同步处理结果。

增强域名安全防范意识。国内域名注册商易名中国分析了近年来众多域名安全事件,最终总结了域名被盗流程大致是:盗取邮箱账号和盗取域名所在服务商账号,登录邮箱就可以找回在域名服务商注册域名的密码。通过这一流程不难看出,导致域名被盗的关键还是域名持有者的安全意识,除了增强域名安全防范意识之外,更为科学的验证信息流程也至关重要。

DDoS攻击渐成主流攻击方式

常见的域名安全问题有域名信息更改、域名劫持、中间人攻击等形式。DDoS攻击,即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目前黑客经常采用而难以防范的攻击手段。黑客一般是通过制作僵尸网络的方式攻击域名,即在计算机中植入特定的恶意程序控制大量“肉鸡”(指可以被黑客远程控制的机器),然后通过相对集中的若干计算机向相对分散的大量“肉鸡”发送攻击指令,引发短时间内流量剧增。知名科技公司Arbor Networks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安全报告》中指出,DDoS攻击在规模上趋于稳定,但却更加复杂。同时,DDoS攻击已经成为高级持续威胁(APT)的一部分,而APT则成为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的头等大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域名安全查看更多>DDoS攻击查看更多>网络信息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