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仍需政府护航

2013-12-17 14:12来源:机电商报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水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破解可再生能源“走出去”难题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硬件”设施完善,海外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梁志鹏认为,在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缺少政府的配合、行业的协调指导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并且水电、风电、光伏普遍存在国际融资难、保险渠道不畅等困难。此外,风电和光伏的国内技术标准和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国内的认证体系和国外认证体系有差别,认证体制不健全,对外的政治环境和法律法规不熟悉,皆影响着项目的进度和市场。

而面对当前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融资难的现状,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心能源业务负责人包育栋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到位,对企业“走出去”也非常支持,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不易获得信贷。金融机构在投资一些电站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项目所在国的发展规划、市场准入、补贴政策、电网售价、环保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和考察,充分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和不可控因素,事先做好应急预案。而这些复杂的调查延长了审批周期,导致企业在项目进展中没有足够的现金流。

对此来自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李巍也表示,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国内的金融机构并没有明显优势。一个原因是融资成本,另一个原因是担保方面的要求不同。他希望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够增加海外收购贷款业务的相关能力,并从担保结构上进行改革。

李巍还认为,国内公司需要利用一些平台建立海外子公司,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生产环境,以这种方式来增加国外业主的信心。而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则要加大研发支持力度,确保技术投入,使研发生产和应用一体化,以快速进行风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同时要逐渐建立各类产品型号的研发和检测平台,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此外,她还表示,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要聘请熟悉行业、能够开拓市场的业务员,在当地成立相匹配的海外机构,寻找熟悉当地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合作伙伴,以此来规避项目风险。

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力行业“走出去”尤为重要,对此,政府和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梁志鹏表示,要加强政府统筹,科学开展水电、光伏产业目标市场研究,形成中长期的国际市场战略规划,有序开展市场巩固和开拓工作。国家应加强对水电和光伏产业的协调,并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针对重点国际目标市场区域和水电、风电、光伏重点领域研究若干合作重大机制和“走出去”发展模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合作。他还强调未来要以拓展水电国际市场、巩固太阳能国际市场、开拓风电国际市场为重点。同时要着力提升新能源产业的话语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风电、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和国际合作互认机制,并支持基础较好、技术先进的检测认证机构、新能源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提高制定国家标准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高效的新能源企业“ 走出去”的服务机制,建立国家能源局牵头的“走出去”体系,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走出去”信息共享,建立新能源企业海外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外政府项目招标等信息的发布渠道,共同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保驾护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水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