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仍需政府护航

2013-12-17 14:12来源:机电商报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水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2月3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协会、企业、金融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我国新能源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来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他指出,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国外市场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加强统筹和信息共享,建立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并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走出去”体系,从而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水、风、光发展领先

作为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基础,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无论是水电设备、风电机组、还是光伏电池生产制造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水电规模多年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接近2.5亿千瓦,发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对于风电,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资料显示,2012年底,风电装机并网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占我国全部装机的5%,成为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第三大电源。而太阳能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2006-2012年的6年时间里,却有着飞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光伏发电的并网装机已经达到650万千瓦,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机组制造国,2012年已经达到2320万千瓦的规模。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的工程关系,在东亚、东南亚、非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同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计、咨询、施工、项目开发企业,带动了水电设备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除了水电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我国风机制造亦取得不少成绩。从1.5兆瓦到5兆瓦的机型都已经实现商品化,在满足国内风电场建设的同时也在以一定规模出口到海外。此外2012年,我国风机总产能超过25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产业基地,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在光伏领域,我国已经有6家光伏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名,硅片和光伏电池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成本和质量优势。近些年,我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比例都保持在70%以上,特别是在2006-2010年的5年时间里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水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