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推动环境经济政策做强做实

2013-12-20 09:45来源:中国环境报 沈晓悦 贾蕾关键词: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绿色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充分认识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环境经济政策做强做实意义重大。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调整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纠正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从总体看,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仍处在探索阶段,在调整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的作用方面较为有限,一些根本性因素制约了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的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纠正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其核心思想就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确定一个合理价格,给市场经济主体施加一定的经济刺激,从而促使人们主动而不是被动地保护环境,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与命令—控制型政策对污染者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它允许污染者选择以最低成本实现环境效果,具有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环保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兼顾公平与效率等优势。

我国利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绿色贸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环境经济政策逐渐成为我国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然而从总体看,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仍处在探索阶段,在调整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的作用方面较为有限,一些根本性因素制约了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环境经济基础尚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建立产权明晰、定价合理的资源环境价值体系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在产权方面,我国环境资源市场以公共所有、政府管制模式为主,存在资源环境产权不明晰和市场运行效率低等问题。至于环境产权目前尚没有清晰的概念,普遍认为对于环境这种无形之物可以无价或廉价获取,于是环境产权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更没有相关制度设计。

在定价方面,公共定价对环境成本考虑不足,主要资源环境产品定价,如水、电、煤、气等的定价依据仍然是生产成本,主要关心的是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环境产品价格尚未完全真实地反映长期环境损害和环境恢复成本,以透支环境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这样的价格机制无法激励环境治理和改变生产者、消费者破坏环境的行为。如果这些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尚不完善,由此建立和发育起来的其他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都成了无源之水。正因如此,很多环境经济政策失去了配置资源的功能,成了变相的政府管制。

二是政策目标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大多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研究阶段。迄今我国所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类别中,除了排污收费已成为较为规范的制度外,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环境责任保险等政策虽已探索较长时间,但仍处于试点阶段。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基本上是指导性的,多以“意见”形式出现,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也多采取“暂行办法”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引导和规范政策试点,很少纳入地方法规之中。

由于试行政策的适用性、政策推行条件以及配套需求等仍需探索,试行中的环境经济政策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和稳定性,政策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例如,国家关于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在经济不景气时面临挑战,在行业协会的游说下有些产品出口退税得以恢复。

三是政策调控力弱,市场失灵难以克服。环境经济手段发挥应有作用必须满足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企业超标排放所支付的环境保护补偿费用必须大于企业因逃避环境责任而取得的非法收入额度。具体来说,只有当环境处罚或收费的额度超过其因减少环保投入所节省下来的货币价值时,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当排污费低于边际治理成本时,企业不会主动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只是为环境资源的使用设立了一个较低的费用门槛,只要支付一定费用,使用者就可以相对“自由”地享用环境资源。因此这一制度不能约束使用者对公共物品的使用权,无法克服“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导致排污收费的政策绩效很低,一些企业宁缴超标排污费也不愿治理污染。

四是法律和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实施存在天然障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制不够健全,管理中较多采用行政手段,以行政代替法律干预市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法律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环境经济政策很难通过自身力量去真正构建市场,形成交易和激励。一些环境经济政策强行出台,必然存在天然障碍,一旦政策推行出现问题,高度集权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就容易导致政府在实行环境经济刺激手段时对市场进行过多行政干预。

例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多个城市尝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但国家法律和政策对排污权无明确认定,缺乏系统的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方法来确定二级市场上可交易的排污指标,许多交易都是在政府一手干预下进行的,难以体现出环境资源稀缺性和真实成本。

法制和市场机制是做强做实环境经济政策的前提和保障

要让环境经济政策真正在环境管理中发挥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关键性作用,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一是严格的法律。市场经济本质是一种法制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法律基础是环境经济政策的生命线。

二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经济政策是政府通过经济刺激手段,向受控对象传递市场信号。要有效实施环境经济政策,首先要明晰产权关系、向市场发出正确的价格信号,因此,要创建并推动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基于市场经济规律,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证市场公平竞争,防止行政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扭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经济查看更多>环境资源查看更多>绿色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