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政策布局加快 土壤修复“放闸”

2013-12-26 09:25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高胜达关键词:土壤修复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举行。会议强调,农产品安全要把住生产环境关,治地治水,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进行集中修复。《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送审稿)》近期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

政策频频利好,土壤修复业迎来巨大成长空间,如何担当起重任?本期特邀业内专家把脉产业未来走向。

“几十万亿才能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讨论,关于土壤治污的代价和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体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识渐渐统一。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近期表示,土壤修复市场若全面展开,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

产业有巨大成长空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部近期发布的联合调查,截至2011年,环保产品中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生态修复仅占3.7%。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环境修复占其整个环保产业30%比重的现状,我国环境修复市场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这就是一个出发点。”正如庄国泰所言,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正在起点上迈开脚步。

近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送审稿)》(下称《行动计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环境服务日益倚重市场供给,国家明确表示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带动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修复市场拥有光明前景。如果算上将占据修复花费“大头”的地下水调查修复,产业总规模非常大,足可让行业人士“定心”。

我国土壤修复业经历5年多的发展,完成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资本市场确立了相应的“土壤修复板块”,平稳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日益高涨的需求密不可分。可以说,土壤修复业上一轮发展依靠的是国家不断推进的“退二进三”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土壤地下水修复业可借此机遇,在未来5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里以《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第二次腾飞。

管理体系加速布局

即将过去的2013年,修复产业的市场需求并未因政策出台而大量增加,即使在众多的论坛会议上,也没有传递出更多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创新,乍看仿佛产业后劲乏力。

修复意愿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资金来源有限、责任难以确定、没有准入机制、管理程序不清晰……这些被业界反复提出的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都指向行业管理体系的缺失,但是要建起体系实非一日之功。

尽管土壤地下水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敲定细节需要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涉、博弈和磨合,找到大家都认可的“公约数”。法律出台很必要,但也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帮助落实法律要求,包括明确土壤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根据污染具体情况确定追责、筹资等诸多细节,这些也是《行动计划》将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经启动土壤地下水污染责任机制研究,将为最终建立我国的“超级基金”制度奠定基础。近期,环境保护部成立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其下新设场地部门,加大了对污染场地管理的技术支持力度。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国家对土壤地下水污染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并对业界和社会的呼声做出了回应,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布局和节奏明显加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节能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境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