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市场正文

英国石油巨头BP发布了全球能源前景年报

2014-01-26 11: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关键词:BP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15日,英国石油巨头BP发布了全球能源前景年报。报告显示,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主要由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推动。

报告认为,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到2035年年末,中国的贡献率将开始下降,印度的贡献率开始逐步增加,甚至有可能在最后十年赶超中国。

报告称,到2035年石油和煤炭在能源构成中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天然气作为一种更清洁的替代能源所占比例稳定上升,三者所占比例都会收敛于约27%。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以下是BP全球能源前景报告对主要能源前景的详细分析:

天然气

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需求量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速为1.9%。非OECD国家将占需求量增长的78%。其中,液化天然气年均增速为3.9%,占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量的26%。

预计到2035年,页岩气将占天然气需求增长量的46%,全球天然气产量的21%,美国天然气产量的68%。2020年以后,北美页岩气产量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但到2035年,北美仍占全球页岩气产量的71%。

煤炭

煤炭将成为仅次于石油之后增长最缓慢的化石燃料,需求量年均增速约为1.1%。几乎所有的需求量净增长(87%)都来自中国和印度。

石油

预计到2035年,石油将成为主要能源中需求量增长最慢的能源,年均增长速度仅为0.8%。几乎所有增加的需求量均来自非OECD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中东地区等。

石油以及其他液态能源(包括生物燃料)的供应增长主要来自美洲以及中东地区。其中,一半以上的产量将会来自非OPEC成员国。

由于美国致密油气、加拿大含油砂、巴西深海石油的产量不断增加,足以抵消其他地区不断下降的产量。随着致密油气产量不断增加,2014年美国很可能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态能源生产商。2012至2035年期间,美国石油进口预计将下降75%。

与此同时,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在近些年逐渐下降,而到2020年左右可能出现反弹。

其他能源

到2035年,预计核能产量的年均增速为1.9%。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占全球核能增长量的96%。与此同时,由于核电站关闭等原因,美国和欧盟的核能产量将有所下降。

到2035年,水力发电的年均增速约为1.8%,约一半的增量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

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发展最快的能源。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超过核能,到2035年将追平水力发电。

虽然OECD成员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非OECD国家正迎头赶上来。预计到2035年,非OECD国家将占可再生能源总产量的45%。

本周,英国石油巨头BP发布了全球能源前景年报,报告显示,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会放缓,因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增速放缓。

如下图所示,BP预期,全球GDP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在未来将进一步被削弱。(中国能源网)


而在能源构成方面,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会大幅上升,同时传统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跌。


报告写道:

能源消费的增长将不及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2012-35年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速为3.5%。结果,能源密度,也就是每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将在2012年至2035年下跌36%(年均下跌1.9%)。能源密度的下跌将加速,预期2020年以后的下跌速度将是2000-2010年下跌速度的一倍。

燃料的消费比重缓慢变化。石油的比重将继续下跌,其作为主要燃料的地位将很快受到煤炭的挑战。天然气的比重将稳定上升。到2035年,所有化石燃料的比重都会收敛于约27%,这是工业革命以后首次没有单一的主导性燃料。总的来说,虽然化石燃料比重下滑,但其仍然是2035年的主要能源来源,总占比将为81%,低于2012年的86%。在非化石燃料中,可再生(包括生物燃料)能源将会快速增长,从现在的约2%上升至2035年的7%,同时水力发电和核能将维持相对的稳定。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超过核能,到2035年将追平水力发电。

下图显示了BP对未来能源世界各地区消费量的预期。


很明显,最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鉴于科学技术和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其中包括节能技术的发展(比如说英国家庭照明的耗电量从97年的720千瓦时/户下跌到2012年的508千瓦时/户),驾驶习惯的改变(如下图所示,美国人的总驾驶里程已经出现了下跌)和汽车能耗效率的提升(电动技术的引入),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对能源产业发起挑战。


报告写道:

根据我们的预期,需求增长会放缓,同时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供应会增加——这都是高油价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未来10年欧佩克成员国将需要削减产量。结果,到2018年闲置产量将超过600万桶/天,这是80年代末以来的最高水平。

(红线代表欧佩克产量,对应右坐标;灰色区域代表闲置产能,对应左坐标)


市场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在第二个十年反弹前,预期将不会达到当前的水平。虽然我们认为欧佩克成员国将能保持生产的纪律,但高水平的闲置产能和组织凝聚力问题将成为石油市场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然而,欧佩克未来10年所遭到的挑战不大可能重蹈80年代的覆辙。当时,闲置产能高达1000万桶/天,同时欧佩克占全球供应的比重跌至不到30%。关键的区别在于对需求的反应,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需求崩溃,因为能源替代品的出现和能效的提升。此外,闲置产能占原油产量的比重将只会冲高至7%,低于1985年的17%。

欧佩克成员国的关键问题是,如果它们削减产量,应该如何填补石油收入减少的财政收入缺口,毕竟尽管现在油价仍然较高,但很多成员国的财政只是仅仅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当前的高油价也在促进了其它国家中东石油替代品的发展,这无疑加剧了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矛盾。

如果欧佩克的组织纪律失控,这可能导致油价大跌,进而加剧发达国家的通缩压力,而且这是供应端冲击造成的,而不是需求端造成的。这无疑加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另外,如下图所示,BP预期全球主要国家的能源密度将会逐步靠拢,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密度将大幅下滑,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


对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报告写道:

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能源密度的下滑,20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将会比我们的预期高超过40%。(华尔街见闻 文 / 莫西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BP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