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燃气发电:盛产天然气的川渝能否热起来?

2014-01-27 09:41来源:中电新闻网关键词:燃气发电天然气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中石油加快了川渝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2012年7月11日长900余公里的宁夏中卫-四川南部天然气输气管线开始通气,标志着数千公里外的中亚天然气首度直接进入四川,川渝天然气保障能力将因此提升;位于云南瑞丽的中缅油气专案瑞丽站也已于2013年7月30日完成最后一次设备检查测试,这标志中国能源三条陆路以及一条传统海路的“四大通道”全部贯通,每年向中国输送120亿立方天然气很快将变成现实。

然而,这依然遮掩不了川渝两地天然气越来越紧缺的尴尬现实。

川渝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气源衰减问题凸显,加上技术因素导致储存困难,两地的天然气年供应缺口逐年拉大。据熟悉情况的重庆能源集团燃气管理公司专家预测,随着天然气需求加快增长,“气短”、外购将成为两地的一种常态。重庆目前年度天然气缺口15亿立方米,满足率只有80%左右。到2015年、2020年,天然气短缺会成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一大难题。

四川虽然是天然气产地,但早在2009年全国性“气荒”时,四川天然气缺口就达到30亿方,那以后,外购气量逐渐增长,2011年起每天外购气量超过200万立方米,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川渝两地都把希望寄托在页岩气上。据披露,位于四川盆地的涪陵大安寨页岩气项目,未来将建成11亿立方米的产能区块,2014年产量能达3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可达10亿立方米。重庆市因此信心十足地表示,力争3年内页岩气的年开采量达到10亿立方米,并通过页岩气的开发打造中国内陆“沙特阿拉伯”。四川方面也表示,“随着页岩气的大开发,四川的天然气缺口将得到缓解。”

然而,远水难救近火。中亚的天然气虽然相对有保障,但输入的天然气却并不由川渝控制,气源沿途分流,能够进入四川和重庆支线的气量有限。而中缅油气管道究竟能够输入中国多少气,至今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发改委 《天然气利用政策》规定的天然气利用顺序,优先类中,城市燃气优先于工业燃料和包括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在内的其他项目;允许类中,城市燃气先于工业燃料,工业燃料先于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按照这个规定,天然气发电并非政策鼓励的优先项目。也就是说,只有当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用气得到满足后,天然气发电才排得上号。

在天然气紧张的限制下,川渝的天然气发电项目还有多大的发展余地,是可想而知的。

正因为气源紧张,虽处于天然气产地,重庆迄今只投建了一个燃气电厂——华能两江燃机三联供项目。这个项目落户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规模为5台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2012年先期开工建设的两台F级燃气机组,预计分别在2014年6月和8月投产发电。

同处天然气产地的四川,也只规划了彭州石化自备电厂燃气20万千瓦机组,达州2×35万千瓦的西部首座大型环保燃气电站。但前者作为油气巨头石化项目的组成部分,因市民质疑而至今未能投入运行,后者的核准也因气源难以落实而被拖延。这充分表明,建设燃气发电项目来取代燃煤电厂并非想的那么简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气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