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的经济与气候效益

2014-02-20 16:05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王旻楠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能源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中国来说,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产业,给了制造业一个作为后起之秀走上世界前沿的机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常常被看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事实上,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本身作为一种能源供给形式,有其独有的特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其存在的意义远不仅止于其对缓解气候变化所做的贡献。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的投资,也相应地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对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都有巨大影响。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仅依靠一种或少数几种能源形式都会对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成威胁。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政府虽然极力采取措施补救,但由于长久以来过度依赖核能,其基础设施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电源结构,最终极可能在无法完全排除安全隐患的条件下重新启用核能。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长期作为天然气出口国的马来西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随其国内和国际能源形势的转变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从而影响到其本国甚至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能源供给形式,是能源结构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其所作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高速发展时期在能源结构方面留下的缺陷,从而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

对中国来说,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产业,给了制造业一个作为后起之秀走上世界前沿的机会。以太阳能为例,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库,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大陆太阳能组件年产能已达到48吉瓦,占全球总产能的70%。

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我国风电年度新增装机自2010年以来一直为全球最高,太阳能年度新增装机亦于2013年超越德国达到全球第一。这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对世界所做的贡献,也提升了自身制造业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013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达613亿美元,虽绝对数额与2012年的638美元相比有所降低,但其占全球总投资的比例却由2012年的22%上升到了24%。这再次凸显出中国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投融资活动日渐活跃,也给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概念的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观念也跟随经济回报一起融入到投资者的决策之中,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能源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