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制气在质疑声中稳步前行

2014-02-26 09:5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制气煤化工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有效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国家能源局细化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的工作重点,从4个方面落实相关任务及重大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天然气供应。但是,能否保证天然气的充足供应成为社会担忧的问题。在天然气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必须多途径供给天然气。巨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给煤制气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开始在煤制气项目上“做文章”。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根据测算,在未来三年,煤制气投资的规模将超过2400亿元。

北京7600亿元治霾计划里装的灵丹妙药中就有“煤制气”这味“药”。2013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第一个大型煤制气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所产煤制天然气送达北京北石槽天然气门站进入城市供气管网。北京应该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用上煤制气的城市。那么,这个“药”对北京来说奏效吗?答案是肯定的。

煤制气是煤制天然气的简称,是指通过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经过一氧化碳转换和净化后,通过甲烷化反应生产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过程。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国鼓励发展的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谜在内的五大类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五类示范项目中最晚示范成功的项目。煤制气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的有效途径。当然,煤制气的发展并非一片坦途,虽然2009年8月20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首个煤制气示范项目投运已有两个月,但有关煤制气计划的争议至今从未间断。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收回煤制气项目审批权,并严令各地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气项目。2011年3月,国家再次明确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的煤制气项目。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污染“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实现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国十条”在“加大清洁能源替代”中又专门提到了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随着“国十条”的出台,国家对煤制气的禁令渐行渐缓。“国十条”中是这样说的,“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不过,“最严格”和“保障”二字依然是基本前提。

2013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首都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措施落实会议,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等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吴新雄强调,要增加天然气供应,重点建设大唐煤制气管道等13个重大项目。这意味着,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将可能进一步加快。

在席卷大江南北的雾霾紧逼之下,主管部门一改过往的谨慎态度,对煤制气的大规模发展开闸放水。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到2020年中国煤制气将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国产气的12.5%。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确实在进行一项史无前例的煤制气计划。煤制天然气技术已成为国内研究和投资的热点。神华集团、大唐集团、新汶矿业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内蒙古庆华集团和新疆广汇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投资煤制天然气项目,煤制天然气项目已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苗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