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雾霾的经济代价以及资源价格改革

2014-02-26 14:3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彭源长关键词:雾霾PM 2.5工业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21日,北京发布历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持续不散的雾霾,持续成为社会焦点。

雾霾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 “发明创造”,其成分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有毒工业排放。有毒就不是好东西,它会带来代价:它伤害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健康,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最显著的负外部性。

雾霾对人类个体的伤害,短期内似乎难以觉察。但是,如果将时间放长到数年,甚至数十年;又将范围放大到“同呼吸”的十余亿人——雾霾重灾区中东部,是我国经济最繁荣,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其伤害绝对可观且不容低估。

“呼吸科爆满”,媒体中充斥着这样的标题;“雾霾让北方居民少活5年”,麻省理工学院专家曾做出这样的定量报告。但遗憾的是,我国罕有环境伤害较为专业全面的统计和研究。不过,从历史上工业化国家发生的类似事件的调查中,我们还是能清楚地看到雾霾的 “残酷无情”。比如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在这一周中,伦敦市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

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 和5.5倍。事件后续共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

可见,雾霾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虚幻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致命杀手”。这也正是各地纷纷投入资金治理雾霾的原因。不久前武汉市就宣布,计划投入280亿元,力争5年使PM 2.5浓度下降20%。

这不得不投入的、可以计量的280亿元是雾霾带来的代价的一部分。不过,在雾霾的经济代价中,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却很少被提及,那就是雾霾对经济发展潜在的消极影响——雾霾不但损害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质量,也会损害我们的生产质量。

这之中有显而易见、朴素却深刻的“雾霾经济学”。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70%左右。雾霾造成如此大范围、大量和持续的人力减损,必然会损及经济增长——雾霾损伤人体后,劳动效率会降低,治病也要花钱花时间,有效劳动时间减少;雾霾还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和家庭创伤,对经济发展也有微妙的影响,它会降低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动性。

我国雾霾高发的中东部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恰是我国人力资本最集中质量最高的地区,人力对环境的敏感度相对更高。类似于经济危机中的“资本外逃”现象,环境危机造成“人才外 逃”,很多专业人才出国移民。雾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更为明显。

更为不利的一个因素是,我国人力资源已经明显出现 “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正从过剩走向短缺,人力资源更显得弥足珍贵。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的无谓损失,将放大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供给方面。需求方面,持续的环境污染不但使得伴生排放的生产被强制性停减,而且也必将抑制正常的投资和消费活动。虽然,大气污染也会造成所谓的“雾霾经济”,比如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等消费的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增加,乃至医疗支出增加。但是,这些支出是对国内经济增长无益甚至有害的经济活动,正如那 “无谓打碎的玻璃”——安装新玻璃固然带来投资和乘数,但它是无谓的。如果没有雾霾,很多支出本来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领域。

回到要素市场。当劳动者受到伤害,劳动的供给必将减少,劳动的价格也就会上升。不妙的是,这不是由于生产率增加而导致的积极性工资增长,而是由于劳动非正常受损而出现的消极劳动“供给冲击”,势必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这是非常让人担心的情形。

戏剧性的是,要素市场上,另一类要素——资源能源产品的价格,也正面临上涨的压力。而压力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又恰来自于雾霾。过低的价格,导致传统能源资源大量低效利用,产生巨量排放。资源能源利用行业面临巨大的负外部性内在化压力,也就是成本和价格上涨压力——或者来自于供给管制和环境税,或者来自于能源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利用成本。

相似地,资源能源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社会生产成本普遍增加,也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不利的“供给冲击”——上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带给西方世界的能源危机正是这样著名的供给冲击,曾造成西方世界经济增长显著减速,通货膨胀剧增。这正是我国现实中,一方面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呼声高涨,一方面进展却步履维艰背后的原因。

不过,通过雾霾经济学,我们知道,如果资源价格不上升,劳动价格就将非正常上升,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影响也更大。于是,不需要道德理由和规范判断,从纯实证经济学的角度就可以得出结论,资源价格改革、适度推高资源产品价格——让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反映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已经从“幽灵”变为“常客”的雾霾,包括刚刚诞生的第一个橙色预警和或将诞生的更多更深颜色的“环境之警”,正逼迫我们改观念,转方式,调结构,逼迫我们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经济增长更有效益,更有质量,使发展对环境的伤害更小,越来越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