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摆脱“十面霾伏”有多难?

2014-02-28 10:35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脱硫设施环保雾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问题三:

企业阻挠或抗拒执法,基层环境执法障碍多

督查组在河南省郑州市暗查期间,遇到了几家企业拒绝环保检查、阻挠正常执法现象。

当督查组到达新郑市福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检查时,门卫以工厂停产为由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经过执法人员耐心解释,打电话联系沟通,冒雪在门口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仍未见到企业相关负责人。

在新郑市恒益瓷业检查时,检查组人员出示执法证、说明来意后,厂里负责人直截了当拒绝了环保检查,态度强硬地要求督查组离开厂区。

在登封市铝庄碳素厂,执法人员在拍照取证时,被厂区工作人员阻拦,发生

肢体接触。

这些年,随着环保工作的发展,企业环保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河南省郑州市出现的这几起阻挠或抗拒环境执法的事件,却值得人们深思。

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正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

而企业“无赖”的极端方式就是阻挠环境执法,甚至暴力抗法。在郑州市出现的抗拒环境执法事件中,两名保安作为第一道关卡,把执法人员挡在门外。一方面,即使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无非是开除这两名自称对情况不熟悉、来厂不久的保安,给有关负责人处分了事;另一方面,保安的阻拦也为企业掩盖其违法行为争取了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一位基层执法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很多环境违法行为是瞬时的,如企业为节省成本违法关闭环保设施,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保安阻挠执法的时间足以让企业及时掩盖其违法行为。

执法难,让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可谓是有苦说不出,而这与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软肋”是分不开的。一是行政处罚额度低、抓手少,影响了执法力度。正如一位基层执法人员所言,有的大型造纸企业治污设施每日运行费用在10万元左右,而法律规定的处罚额度仅10万元,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正常运转治理设施。

二是法律规定不具体、操作性差、难落实也是环境执法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关停措施,缺乏断水断电、吊销执照、拆除销毁设备、取消贷款等法律规定。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决定权在当地人民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政府部门不愿意下达停产治理决定,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只发空头文件,不抓落实,应付检查。

三是强制手段少,难以落实到位。对于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容易造成执行难。

一位基层执法人员曾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强制手段,环境执法人员对一些企业进行检查时,只能眼睁睁地站在门口,有时甚至要遇到恶狗相送的尴尬。

这位执法人员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接到居民关于工地扬尘的投诉后,环境执法人员来到施工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谁料工地负责人却召集工人带着铁锹等工具将执法人员赶走。

应该说,环境监察执法难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此,有专家指出,一方面,我们既要立即行动,有所作为,打好攻坚战,逐步改善空气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和环境改善的希望;另一方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从长计议,清醒应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