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对中国电力行业政策的建议:电力规划与环境政策相协调

2014-03-04 08:45来源:中国网关键词:电力行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性专家咨询机构睿博能源智库(RAP)近日发布了题为《对中国电力行业政策的建议:应对能源、气候和空气质量挑战的实用解决办法》的报告,针对中国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核心问题,重点讨论了电力规划、资源的获取、电力调度、零售定价、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煤炭质量等关键领域,并提供了相应的国际经验,作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电力行业改革,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中提出了积极的能源与环境目标,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 - 2017),提高了电力行业的效率,但电力行业对国内环境与公共健康及全球气候的威胁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将电力规划与环境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作更好的协调,特别是在降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

中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2013年初发生了严重且大规模的空气污染事件之后。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造成中国每年有210万人过早死亡。2007 年,世界银行估算,空气和水污染产生的健康成本相当于中国GDP的约4.3%。而火电厂产生的PM2.5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尤其要指出的是,PM2.5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存在长期的负面影响,这很有可能会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主要污染源的电力行业,必须首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电力规划在改善空气环境的全国性行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在电力规划过程中将污染物排放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会帮助中国在两方面做出明智的电力决策。

首先,它需要规划者明确并重视发电方案生命周期内与预期环境政策相关的成本。近年来,中国政府已出台了重要的空气质量管理政策,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要求113个城市到2015年必须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方案。但是,中国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远不及美国或欧洲的严格,很有可能会在近期进行再次修订。电力系统规划者应该对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有所预期,并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将政策对电厂成本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例如,即使有些控制措施只是在数年后可能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下才会被需要,规划者仍需将这些措施的安装成本折算入电厂资源成本中。这样一来,这种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对清洁资源的依赖,增加对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另外,通过鼓励电厂在建设时就对控制设备作投资,而非日后花高额更新设备,它将降低履行环境法规的总成本。其次,规划过程应揭示不同资源情景下的总成本和排放量,权衡电力、环境和其他政策制定者了解投资成本和空气质量改善之间的利弊。

中国的环境目标是电力和其他行业能源决策的重要推动力。电力政策制定与环境政策(如煤消耗上限、排放交易机制、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方案)制定的整合,将有助于实现更迅速、更低成本和更顺利的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减排。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造成的风险可能是在电力和环境领域单独采取本来具有交叉目的的政策或者无效地把它们拼凑在一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