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解读长江三峡工程十年运行情况(图)

2014-03-05 08:58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关键词:三峡集团三峡工程三峡枢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震活动处于正常范围

因水库蓄水而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称为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一般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震源深度浅,多在地下10千米范围内,多为微震、极微震,影响范围小。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预测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从最不利的情况分析,即使在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裂处产生较强的水库诱发地震,影响到坝区的地震烈度也不超6度,而三峡大坝等枢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设防烈度为7 度。据中国三峡集团三峡枢纽管理局技术人员介绍,三峡大坝坝址位于黄陵背斜核部,是一个稳定性高的刚性地块。建坝前近2000年的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境。

早在1997年,中国三峡集团就建立了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对三峡坝址和库区的地震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进行常规监测,并取得了连续的监测资料。

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三峡重点监视区共记录到0级以上地震3535次,其中,0至0.9级地震2993次,1至1.9级地震479次,2至2.9级地震60次,3至3.9级地震2次,4至4.9级地震1次,最大震级4.1级。

蓄水后,重点监视区的地震主要在库盆和距离库岸边10千米的范围内。蓄水以来,三峡重点监视区大多数地震的成因依然与岩溶洞穴内壁破裂塌落、库岸再造、煤矿坑道变形破裂和库区浅层失稳滑动等因素相关;重点监视区范围内微震、极微震发生频次较蓄水前增加,小地震频次与蓄水前相当,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总体看,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地震活动强度整体不高,没有超出三峡工程论证结论的预测范围。

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说,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构造格局清晰,具有较高稳定程度的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区内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强度小、频率低,库区干流各个库段的地质构造和岩性均不具备引发较强水库地震的条件。三峡工程自2003年135米蓄水以来,工程的枢纽建筑物稳定性、库岸稳定性和水库地震震情等都在设计预期范围内,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可靠的“水资源银行”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

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了393亿立方米的库容,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淡水资源宝库。近年来,在枯期给下游实施补水调度,已经成为三峡工程一项重要的公益功能。

早在2003年至2004年枯水期,三峡水库就开始发挥补水效益。2004年3月4日至14日,三峡工程为下游实施11天的航运补偿调度。库水位从138.7米降至136.8米,补水总量8.79亿立方米,平均增加葛洲坝下游航道水深0.74米。

2006年至2007年枯水期,三峡水库分两个阶段进行航运补偿调度。累计补水80天,补水总量35.8亿立方米,平均增加航道水深0.38米。

随着三峡工程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水库巨大的补水能力进一步发挥。从2009年起,三峡水库的枯水期跨年补水时间都在四个月以上:2009年至2010年枯水期,三峡水库补水141天,补水总量139. 7亿立方米,平均增加航道水深约0.7米;2010年至2011年枯水期,三峡水库补水164天,补水总量215亿立方米,平均增加下泄流量每秒1520立方米,平均增加航道水深约1米;2011 年至2012年枯水期,三峡水库补水150天,平均增加航道水深约1米。截至2012 年底,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的总量达693.4亿立方米。

除正常年份消落期向下游补水外,遇特枯年份,三峡水库还可以加大下泄流量,发挥抗旱功能。

2011年汛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三峡库水位在已经接近枯季消落水位155米,且入库流量持续偏小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抗旱调度。从5月7日10时起,三峡水库开始加大下泄流量,库水位从155.35米下降至6月10日24时的145.82米,抗旱补水总量54.7亿立方米,日均向下游补水每秒1500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通航条件,为缓解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洁能源造福神州

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5年9月16日,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全部投产;2008年10月30日,右岸电站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投产发电;2012年7月4日,随着三峡地下电站27号机组的交接投运,三峡电站3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三峡电站的建设,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能源优势。三峡电站年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输电范围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广东等10个省市,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集团查看更多>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枢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