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防治雾霾要有硬指标

2014-03-06 14:59来源:东方网 作者:江曾培关键词:雾霾环保治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他强调说,“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句话呈现着李氏语言风格,坚决,果断,斩钉截铁。

雾霾肆虐已成为民生之痛。两会前的调查表明,大力防治雾霾,让人们拥有蓝天白云,有清新的空气自由呼吸,已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的强烈诉求。就在两会开幕前后那几天,浓厚的雾霾笼照着京津冀等广大地区,到处是“雾遮高楼,霾锁高速”的混沌世界,给人以一种恶心的烦闷。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们的提问,也都提到防治污治霾的问题。李总理的讲话,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按照“宣战”的精神,对治理雾霾这一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但要要像治贫一样,积极去做,而且要抓紧去做。可是,有些政府人员,包括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在讲话中往往强调治污治霾的长期性,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确实,雾霾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解决它有个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正因为需要不间断的长期努力,就更应当抓紧去做,务求其年年有改善,年年有进步,积小胜为大胜,使雾霾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在这里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去年两会上,治霾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议题,当时环保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要大力治理,一年过去了,据这位负责人说,已经有所改善,只是“群众感受不到”。也许在某些统计上确“有所改善”,但群众感到的,是与总理说的一致,就是“雾霾天气范围扩大”,雾霾在加重,危害着越来越多的人。

对雾霾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政府有关部门则应“急人民之急”,以“争朝夕”的精神,千方百计做好工作。雾霾问题,从源头上说,不是“天作孽”,而是“人作孽”。只要“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不再对自然进行伤害与破坏,而是像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雾霾是可以逐步减轻乃至消失的。伦敦在工业化过程中,空气污染曾十分严重,成为世界有名的“雾都”,疾病流行,死亡人数增多,后来他们注意整治污染,并多方面改造产业结构,增添树木绿地,情况得以改变。这说明人类只要在这方面作自觉的努力,雾霾是可以征服的。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以人为本,是可以而且应当不使雾霾长期肆虐,逼其逐年减轻,较快地走向消失。

基于此,我以为,在对雾霾“宣战”中,为了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有效地前进,在“硬措施”中需要有个过硬的年指标。这个指标,最起码的要求,是像约束“三公经费”只能减、不能加那样,雾霾范围只能年年缩小、不能扩大,雾霾浓度只能年年减轻、不能加重。这样,防治雾霾也就落到实处,不再为一些干部的“耐心”所误,群众也就会“感受到”治霾的成效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