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评论正文

环保朝阳产业怎样才能朝气蓬勃?

2014-03-12 09:4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陈湘静关键词:环保产业脱硫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政策层也已频频给出信号。去年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在环境领域公共服务可以由政府采购市场服务来完成的改革思路。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为环境产业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政府可以把短期、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采购,解决政府资金短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导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进入;二是采购环境服务是面向效果付费,使环保投入与环境效果的联系更加紧密;三是有利于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

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不代表在治污上做“甩手掌柜”,反而会带来对环境治理投入、效果掌控力的显著提升。以环境治理效果为核心的环境服务采购,将在减轻投融资压力的同时,提高政府对环保企业、产业的有效监管,并将为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环境领域真正建立通道,实现在有限投资下的大量环境消费需求的释放。这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机制的科学设计和完善,需要下一步更多职能部门的参与。

确保政府投入 发挥杠杆作用

“大气治理1.75万亿元,水治理两万亿元,土壤污染治理10万亿元……”,这是政策层对三大污染治理领域的资金预估,而产业界对此的估算值还要更大。在环保产业领域,有了市场需求,并不代表着产业机会的立即“兑现”。“钱从哪里来”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寄希望于财政投入。对此,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等业内人士表示,对政府投入的理解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绝大部分的治理资金需要社会资本投入。

第二,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绝不能缺位。也就是市场不愿意投入的环节,政府的投入要跟上。“比如水务领域的管网部分,资本沉淀性强,就应该由政府投资。而在建厂、运营等环节,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有优势,就应该交给市场。”

第三,有限的政府投入必须发挥引导、撬动、吸引社会资本的作用。而现行直接拨款的方式还未能充分实现这样的功能。

“日本、德国在污染治理高峰期也曾由国家大量投入,但都不是采取直接拨款的形式。”文一波等环保企业家建议,将国家有关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投入集合起来,成立基金,通过无息贷款或贴息方式投入污染治理,不断滚动,将为污染治理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投入。“直接拨款由地方政府建污水处理厂,不如以运营补贴形式发放,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行污水处理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脱硫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