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报道正文

风电标准:大风起兮“电”飞扬(图)

2014-03-25 10:40来源:中国电子报关键词:华锐风电风电设备风电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项标准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后,紧接着又收集了大量相关单位、研究机构的意见,并最终形成标准送审稿。2011年3月25日,审查会议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审阅了两项能源行业标准送审稿,并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评审组充分肯定了我们一直致力的工作,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李博士回忆道。

评审组一致认为,两项能源行业风电标准的制定将有效指导风电控制系统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研发、制造、试验、检查等工作,对提高我国风电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各位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和变桨控制系统的方方面面。

主控制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技术,主控系统对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实施正常操作、调节和保护,以确保机组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据李博士介绍,专家们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中的检验项目进行了讨论,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恒功率运行控制、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等项目。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针对以上几项试验进行评估后,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型式试验后,无需再进行出厂试验。

变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叶片的桨距角来控制风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并能够通过空气动力制动的方式使风机安全停机。专家们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中的功能要求,深入讨论了变桨系统后备电源的容量是否需要满足在桨叶额定载荷情况下完成10次紧急顺桨动作。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后备电源是在电网掉电等危急工况下保证叶片能够顺桨并完成安全停机的设备,对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备电源能够满足叶片在规定载荷下完成一次紧急顺桨动作,就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组完成安全停机,但是考虑到安全余量,需要对后备电源的容量进行评估。

延伸阅读

风电大国 标准助力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大国。中国风电的未来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转变,这就需要建立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产业技术标准,有利于突破当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瓶颈,实现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当前我国风电发展迅猛,但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根据我国本土风电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华锐风电参与制定的NB/T 31017-2011《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和NB/T 31018-2011《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两项行业标准,为支持国内企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两项标准结合了目前风力发电行业的现状,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和标准条款,是以我国自主研发技术为主拟定的比较完善的技术标准。这两项标准结合风电机组的技术性能以及相关性能测试、产品试验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能够有效指导我国相关单位开展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机组产品设计的质量,可提供准确的试验、改进和验证依据,可有效地提高我国风电机组的性能。以此两项标准为依据,能够建立全行业风电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和《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于2011年8月6日发布,同年11月1日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实施,这两项标准已经给产业带来的十分明显的推动效果。各大风电制造企业在这两项标准的带动下,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制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升级,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制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的质量均获得了全面的提升,这对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共同见证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的形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