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环评不应沦为牟利工具

2014-04-03 10:13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环评环保部环保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报道,环保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环评,这一多年来被高度关注的社会经济话题,再次成为焦点。近年来,不少重大项目因环评问题遭到搁置或质疑,环评造假、环评“走过场”等乱象屡见不鲜。

不少网民指出,当严肃的环评沦为形式和牟取暴利的工具时,这种“审批污染”就成了对环境施加的“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尽快启动环评审批改革,打破“共谋”机制,让环评真正成为呵护环境的坚实“阀门”。

环评“走过场”成潜规则

有网民认为,环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的“阀门”。然而,本应成为阻挡污染第一道防线的环评在某些地方却“走过场”,环评“造假”、“勾兑”等也成普遍现象,大大降低了环评的可信度。

一位网民说“我们就是环保企业,污染其实很严重,不勾兑根本过不了环评。环保法律规定很严格,可是没有经过环评就上马的企业比比皆是。”网民“bugsbunny1”说:“环评?吃吃饭,洗洗澡,分分钟报告审核通过,批文拿到。”

还有网民指出,即便建设单位通过了环评,也很难让人安心。“不少环评机构成为一些业主单位打通环评关节的雇佣军,早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了,而雇佣军再去雇佣那些挂靠的环评师。如此出台的环评报告,会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吗?”网民“吴杭民”说。

铲除畸形“环境红利”

有网民指出,环评的基本程序是,建设单位委托环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然后将环评文件报送环评审批部门,后者则委托评估单位进行技术评估,最后将环评批文函复建设单位。环评“走过场”、环评造假等乱象频出,根源在于这条环评线上隐藏太多的利益和交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评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