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丹麦两次能源转型的启示

2014-04-10 10:21来源:中国电力报 张小锋关键词:能源转型热电联产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能源转型。通过制定积极的能源转型战略,出台并执行各种能源政策,丹麦从一个能源几乎全部需进口的依赖者,不仅实现了能源独立,而且一跃成为欧盟乃至全球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引领者。

由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而且能源供应的90%依赖进口石油。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在短期内上涨了3倍多。丹麦由于单一的能源结构,经济受到了剧烈冲击,丹麦GDP增长率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4.2%,降至1974年的-0.8%,1975年的-1.2%。

面对这种局面,丹麦采取积极的能源政策,开启了第一次能源转型。这次能源转型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丹麦积极采取能源税收政策,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价格,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1977年,丹麦开始对石油征税,并且在这之后逐步增加石油税,另外,税收范围也逐步扩大到了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1992年,丹麦开始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进一步抬高了终端能源消费价格。

总体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丹麦具有较高的能源税负。1980年,能源税占到丹麦汽油价格的30%以上;1990年,能源税甚至占到了汽油价格的63%。

除了征收能源税提高终端能源价格外,丹麦还根据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领域,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效标准和要求。在供热和电力领域,大力推广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在工业领域,对工业企业的节能项目给予补贴和支持。在交通领域,大幅提高车辆购置和使用的成本。

主要依靠石油的单一能源供应体系、以及较低的能源自给率,使得丹麦的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因此丹麦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着力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同时大力提高能源自给率。

丹麦缺少煤炭资源,经过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丹麦开始鼓励增加煤炭的进口和使用,在一些领域逐步替代石油。1973年,丹麦的能源供应中煤炭占比约为10%,到90年代中期,丹麦能源供应中煤炭占比一度达到了36%。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的油气资源,其油气产量不断增加。随着油气产量的增加,丹麦由能源净进口国成为了能源净出口国。

通过几十年努力,丹麦很好地实现了第一次能源转型。能效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丹麦GDP总量增长近一倍,总人口增长近8%,但其能源消费量却几乎没有增长。在供应方面,到本世纪初能源自给率超过100%,能源供应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丹麦不仅成为了能源净出口国,而且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逐步形成了技术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