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及修复技术分析

2014-04-10 11:08来源:环保部关键词:场地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环境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分析

完整的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可分为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三大部分。场地环境调 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现场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程度和范 围,初步判断场地的污染情况。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主要是在地环境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场 地污染是否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及健康风险的大小和分布,通过风险评估,如果确定存在健康 风险,污染场地应该进行修复。场地修复包括修复可行性研究、修复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详细 设计、工程实施、施工监理和后评估等过程。作为确定场地污染状况的有力手段场地环境监测工作贯穿污染场地修复的全过程。 污染场地修复可行性研究包括确定预修复目标、技术预评估、筛选评价修复技术、集成 修复技术、确定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制定修复监测计划、估算污染土壤体积,分析经济- 效益、评价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制定安全防护计划、安排修复进度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等内容。修复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工程实施、施工监理和后评估属于工程分析、工 程施工和工程后评估的内容。

二、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

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可按暴露情景和处置地点分类。

按暴露情景分类

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分类。对污染源控制的技术有生物修复、植 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提技术、热处 理、挖掘等;对暴露途径进行阻断的方法有稳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统等;降低 受体风险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内通风强度、引入清洁空气、减少室内外扬尘、减少人体 与粉尘的接触、对裸土进行覆盖、减少人体与土壤的接触、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类型、 设立物障、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工作人员及其他受体转移等。

按处置地点分类

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 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 处理处置技术。

常用修复技术简介

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 修复等。

挖掘

指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离开原位置的过程。一般包括挖掘过程和挖掘土壤的 后处理、处置和再利用过程。在场地修复的各个阶段和多种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都可能采用 挖掘技术,如场地环境评估、修复活动中和后评估阶段。作为修复技术,本导则推荐挖掘只 能作为修复方案的一部分,不能适用于传统的挖掘填埋技术方案。

稳定/固化

指通过固态形式在物理上隔离污染物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降低 污染物的危害,可分为原位和异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原位稳定/固化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污 染土壤的修复,一般不适用于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异位稳定/固化技术通常适用于 处理无机污染物质,不适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农药杀虫剂污染土壤的修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场地修复技术查看更多>生物修复查看更多>环境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