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报道正文

湖南雄黄矿砷污染殃及千余人

2014-04-18 10:56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刘良恒 谭畅关键词:土壤修复砷污染重金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砷慢性中毒确诊者达千余人

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从“炼砒炉”里排出来的滚滚烟尘把周围田地里的庄稼、山包上的树木都熏死了。直到30多年后的现在,这些山包几乎依然是光秃秃的,只是稀稀拉拉长了一些茅草。

雄黄,又称“黄金石”,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雄黄入药后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功效。同时,雄黄遇热后,会分解变成剧毒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

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原雄黄矿即开始开采。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采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

原雄黄矿虽延续千年,但解放前的开采规模一直很有限,真正实现工业化开采还是解放后的事情。记者多方询问获悉,原湖南雄黄矿成立于1950年5月,由原湖南省工业厅批准筹建,1968年下放到常德市,1998年改制为湖南雄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公司破产改制,进行了职工和资产置换。2003年8月,经常德市政府同意,原企业职工重组成立石门雄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石门雄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门磺厂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石门永宏机械厂、石门磺厂医院。2009年后,在湖南省有关部门的建议和督促下,石门县政府相继关闭了磺厂水泥、雄黄矿业、雄黄化工三个企业,配套服务的永宏机械也被迫关闭,目前重组企业中只有磺厂医院仍还在运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原雄黄矿多年开采雄黄和炼制砒霜,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记者驱车进入矿区时,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座光秃秃的黄色山包,废弃的矿渣就堆在山包之间的一小块谷底里,其中一座山包上还保留着一个废弃工厂留下来的烟囱。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原雄黄矿砒灰厂所在地,从1956年开始生产到1978年被关停,砒灰厂一直利用雄黄炼制砒霜。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从“炼砒炉”里排出来的滚滚烟尘把周围田地里的庄稼、山包上的树木都熏死了。直到30多年后的现在,这些山包几乎依然是光秃秃的,只是稀稀拉拉长了一些茅草。

“溪沟的水以前都是黄色的。”目前在广州工作的梁崇是原雄黄矿子弟,上高中以前都在磺厂社区生活,他告诉记者,那时没人敢去溪沟里洗菜,洗衣服,矿上职工有自来水,当地村民只能到山里取水。在当地采访期间,记者沿着流经矿区的溪沟查看了一番,虽然汩汩流水已经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沙石缝隙里还是能够看到一些黄色沉淀物。

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告诉记者,原雄黄矿地区是土壤砷高背景区和矿冶活动共同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典型代表,砷污染对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石门县有关部门透露,原雄黄矿砷污染范围大、程度深,受污染土壤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据专业机构的监测分析数据,当地砷含量超过国家地面水质标准值33倍,土壤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值29倍,鹤山村农田土壤砷含量平均值达到92.7mg/kg。受土壤和地表水污染的影响,农作物砷含量也严重超标,水稻砷超标4.6倍,小麦砷含量超标28倍,蔬菜砷超标21倍。

据石门县有关部门调查,砷污染对居民的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从1951年至2012年的60多年间,矿区确诊的砷慢性中毒者1000多人,有近400人死于砷中毒诱发的各种癌症,其中肺癌近300人,癌症发病率居全国第二位。最典型的一家有7人死于癌症,其中一人因癌致死时仅30岁。

“还有很多人没有去检测,实际砷中毒者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龚绵告诉记者,位于原雄黄矿核心区域的鹤山村,已经很多年没人去当兵了,因为体检基本上都通不过。另外,砷中毒也给当地村民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当地像胡兰珍一样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砷中毒者还有很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砷污染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