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夕阳话电力 共筑中国梦---遵义凤冈供电局携手离退休党员干部走进企业共话电力发展

2014-04-18 15:56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黄国辉 龚红关键词:遵义供电局电力建设发动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看到电力事业这样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感到很欣慰,凤冈经济腾飞看到了希望。” 4月16日,凤冈县离退休老干部们在开展的“夕阳话电力、共筑电力梦”活动中高兴的说。

为了让全县老干部、老党员、老年大学教师,了解电力企业,看到电力建设发展成果,也让参与电力事业建设的功臣们,看看发生的变化,发挥余热,凝聚正能量,支持电力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凤冈供电局党总支部携手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凤冈县老年大学,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经过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多次进入现场分析调研。早上,近50名老人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高高兴兴来到洞卡拉电站、220千伏何坝变电站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洞卡拉电站,投资185元万,容量1260千瓦,于1966年动工修建,坐落于离县城12公里的六池河上。

回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刚下车,老人们的话题就多了起来。“这里以前没有路,这些大石头是我们撬开的。”

看着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电站,86岁高龄的胡汉中老人显得异常兴奋。他不停的向凤冈供电局党总支书记翁青,介绍着当年的建设情况。作为指挥长,每天指挥着2000多人的工地,从全县各生产队抽调来的民工,用肩挑背扛,用钢钎铁锤,用最原始的工具,用最坚强的意志,一寸一寸,历时4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凤冈县第一座最大的电站。

终于在1970年国庆节前顺利发电。第一次,使凤冈县城全城通电,成为了不夜城,为凤冈县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当年的毛主席语录还是那样清晰可见,发动机还在日夜轰鸣着,向人们送去光明。可是,那些牛毛毡、谷草搭建起来的工棚不见了,运送物资的浮桥、吊桥不见了,还有些亲爱的战友也已经远去。

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宿舍,功能健全的职工小家,管理完善的体制在迎接着他们的归来。

在相距洞卡拉电站近20公里的河坝变电站,22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大动脉从遵义源源不断输送来强大的电力。当老人们得知,这是投资近3亿元,历时2年多,于2012年建成投运。属遵义东部电网的枢纽工程,是该地区最大的变电站,同时向湄潭、务川、德江等地输送电能,初步形成了“手拉手”环网供电网络,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后,为全县有这样一个重点工程落户感到非常高兴。为全县迎来经济大发展,实现小康梦想而振奋。

老人们纷纷在180万千伏安变压器前,观看、估算这个庞然大物的不菲价值。阳光、笑容在老人们沟壑纵横的脸上,肆意绽放。

下午,老人们认真观看了凤冈供电局发展历史,以及十年来电力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从一个15千瓦的木炭发动厂,100电压,仅照亮政府及周边少数群众。到今天,以一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7座35千伏为骨干的网架,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从一个年发电量4.55万千瓦时,到今天年售电量达3亿千瓦时。从六七人发展到今天的300余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向国际先进电网企业迈进。

但是,凤冈供电局还存在着一些困难,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发展的迁改工程多,企业搭火用电频繁,网架依然薄弱,停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群众不理解。用地征地工作困难,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受到阻碍,致使新增项目申请困难,凤冈后续发展的保障受到影响。九道拐电站淹没区无序用电情况日益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危及生产安全。

在座谈会上,老干部、老领导们对凤冈近三十年电力发展进行了畅谈,他们认为,凤冈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是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关心,是和电力员工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分不开的。今天,电力是经济命脉,是群众生产生活的依赖,一定要做好长远规划,采取技术措施,保障电力供应。同时,利用自身的、大胆的、发挥创造力的思维和优势,加强正面宣传,多种渠道取得政府和群众理解,支持电力事业的发展,推动电力梦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作者: 黄国辉 龚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电力建设查看更多>发动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