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技术正文

百问三峡(三)——三峡枢纽工程

2014-04-24 09: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枢纽三峡大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6、"三峡模式"如何推动民族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开放市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被称为"三峡模式"。

三峡工程安装有32台7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和制造难度为世界少见。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为了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提升民族工业制造水平,国家决定在采购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创造条件。

三峡建设单位(即三峡工程业主——中国三峡集团)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国际招标,搭建了国际化竞争平台。在左岸14台机组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必须保证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由中国企业为主制造,中国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建设单位专门列支了技术转让费。

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招标采购合同签字现场

通过上述举措,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和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等国内制造企业完整地引进了核心技术,不但在三峡左岸机组制造中的实际份额达到50%以上,后4台机组还以上述两家为主制造,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为自主设计制造奠定了基础,具备了与国际水电设备制造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

在三峡工程右岸电站12台(套)水轮发电机组中,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和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各自承担了4台(套)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

三峡水轮机制作现场

依托三峡工程,两家国内制造企业成功走出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大步,用7年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实现了30年的大跨越,标志着国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这种转变,使三峡工程右岸机组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与完全引进国外产品相比,节约投资10%以上。

此外,三峡枢纽工程在500千伏主变压器、高压开关电器、水电站监控与调度计算机系统和设备等重大装备的国际招标中,同样通过技术转让,使大批国内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厂商自主设计制造的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压开关电器、大型主变压器开始广泛应用于三峡右岸电站、右岸地下电站、向家坝电站、溪洛渡电站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枢纽查看更多>三峡大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