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走环保新路须把握住关键点

2014-05-04 15:32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国才关键词:环保新路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理性行进中的设计

(一)行进的主线

行进的主线是环保工作从认识到实践衔接有序的纲,是对下列一系列问题的正确回答。即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障百姓的生存权,基本内容是使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生存权的实现需要可考核的指标来评价,即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等底线的达标;实现底线达标需要明确政府的环境保护任务,即以底线倒逼的偿还旧账、不欠新账、加快发展;完成任务需要明确具体的工作方法,即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的综合手段,并予以理性设计。

(二)行进的理论

首先,说清一个点,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平衡点是一切经济活动不可突破的环保底线,是评价政府是否做好环保工作的唯一和最终标准,是环保部门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的基本定位。其次,把握两原则,即功能区划原则和环境质量达标原则。两项原则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第三,做好三件事,即偿还旧账、不欠新账、加快发展。三件事是政府发展与保护行进征途中不断努力的节点和永恒的工作主题。

(三)行进的方法

行进的方法在于理性构建并有效运行环保工作的机制,即政府对底线负总责,环保部门对满足底线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对满足底线任务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任务有三:将辖区底线现存问题理清楚;将解决底线问题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任务列清楚;将行进的方法向政府汇报清楚,通过政府目标责任将任务落实到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头上,实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奖惩机制。走环保新路,各级政府间要逐级明确环保底线硬约束的责任;同时,政府也要明确本级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对底线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应是全面的、必须是涵盖全部指标的全方位评价,如其中环境质量应包含水、气、土壤等各自的全部评价指标,而非有选择地进行,真正实现政府对所辖区域环境质量负总责(而非对部分环境质量负责),减免污染削减成效不断、灰霾天气不断涌现的尴尬局面,也尊重了地方在守住底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权。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副主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新路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污染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