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人物正文

奋战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开拓者——记龙源西藏公司总经理张晞

2014-05-05 16:52来源:龙源电力关键词:龙源电力风电项目光伏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助力惠民 点亮无电地区万家灯火

每到夜幕降临,一条条街道华灯璀璨、霓虹闪烁、灯火辉煌……此情此景,在中国内地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部分生活在偏远的西藏农牧区的居民来说,却有些陌生。这些无电用户大多都处于偏远山区,山高水远,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电网覆盖难,输电成本高,靠大电网延伸解决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如果想让这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牧民早日用上电就只能另辟蹊径。

阿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地区。这里地处边陲,距离拉萨2000多公里,是援藏干部孔繁森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孔繁森的事迹感动着张晞,鼓舞着张晞,也激励张晞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

由于地处偏远,阿里地区供电无法与西藏主电网相联,一直依靠小水电和柴油发电机发电,供电极不稳定,当地居民经常连《新闻联播》都没看完就已停电。同时因柴油需要远距离运输,发电成本高达7元/千瓦时,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然而,阿里又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370小时,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采用太阳能、风电这些清洁分散式能源供电,无疑是最经济而又实际的方案。“光伏户用系统”和“光伏小型离网电站”以及“小型风电场”成了最佳选择。

在西藏,象这样的地区有很多。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但对电力需求旺盛。

按照中央安排,西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2014年查漏补缺,到2015年实现农牧民用电全覆盖。

根据以往的经验,许多户用系统由于前期施工不达标、后续维护又跟不上,再加上特殊的环境和气候,致使很多设备没用多久就成了摆设。而寻找一家值得信任,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是西藏自治区政府考虑的重点。此时,多年来一贯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龙源西藏公司进入了主管电力西藏自治区副主席丁业现的视野。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多方考核,最终确定龙源电力为西藏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法人。张晞心里明白,这既是当地政府对龙源人的信任,也是龙源人肩负的责任,一定要把它干好。

无电地区都是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大部分无电地区的光伏电站距离拉萨都在600公里以上。为了把无电地区的光伏项目建设好,不辜负自治区政府和农牧民的信任,张晞亲力亲为,一一检查、验收,推倒豆腐渣基座、检查设备性能、督促进度,不能容忍任何工程的瑕疵。当地牧民看到张晞如此敬业也颇为感动,自愿加入到项目建设中,为工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曲的比如、巴青,昌都地区洛隆、丁青,日喀则中巴、定日,阿里的普兰、措勤,林芝的朗县、察隅,每一处施工建设的工地都留下他永不停歇的足迹。

路上没有吃饭的地方,他和随行人员就着矿泉水咽干粮。

晚上住在海拔4000多米小县城限时供电的宾馆里,宁静的夜晚只听得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车每天颠簸在山路上,被泥水糊得面目全非。塌方、泥石流全遇到过,走完一个地区的光伏电站最少需要10天左右,几个地区跑完,张晞脸上的高原红又加深了,在不熟悉的人眼里他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了。

但所到之处,牧民把用以表达最高礼仪的哈达挂满了他的脖子和他所乘坐的轿车。

就这样,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基础,赢得了牧民信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3年底,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国内第一个大型孤立电网电站——国电龙源阿里10兆瓦微网光伏电站全部投运,从此阿里地区从“黑暗”走向了“光明”。现在,该电站已经成为阿里地区的主力电源,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利用最大化,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每年为当地节约柴油费用7000万元,对阿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张晞和他的同事们也与当地少数民族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牧民们都把张晞当做自己的亲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扎西”。

截至2013年底,龙源西藏公司建成了62座离网电站;发放户用系统18万套,总容量约5万千瓦;解决了17万户、近80万人的用电问题,包括1455个村级公共场所,17个小学、196个教学点,666个寺庙、143个寺管会,64个道班(工区)。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太阳能光伏户用系统已基本安装完成,这意味着全区1630个行政村、约69万人口从此摘掉了不通电的“帽子”,西藏全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彻底告别了做饭烧牛粪、夜里点油灯的生活。

因地制宜,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让广大农牧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为农牧地区每年节约红柳、草皮等大量用来作燃料的植被,有力地保护了当地脆弱的生态。

屋里的灯亮了、家里的酥油茶可以随喝随打了,冰箱改变了牧民的生活质量,电视让他们了解到了大山外的精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龙源电力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光伏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