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生病”土壤岂能长出安全粮食?

2014-05-12 09:53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姚伊乐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应对:污染土壤修复仍面临诸多难题

采用植物修复法修复污染土壤,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对于土壤中的高浓度污染物来说,这一方法并非上乘之举

轻微污染区300亩,轻度污染区200亩。这是济源市正准备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试点项目确定的亩数。

作为修复试点,这500亩农田修复前后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比数据,将用于检验相关技术实践运用效果。

“和之前开展的修复试点项目一样,这一试点仍以保证小麦、玉米等粮食安全为目标。”卢一富告诉记者。

过去的3年里,济源市已经开展了一期试点。

“2010年准备项目招标,设计了3个标。”卢一富介绍说,分别是植物萃取、重金属稳定化和本地农作物品种筛选。修复的目的是保障粮食作物和农田安全,同时通过对修复前后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其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检验技术应用效果。

另外,他们对适于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了筛选,从多个品种中选择抗富集的品种向当地农民推广种植,以减少农产品的安全风险。

“在项目开始之初,做技术考察时,我们见到了很多国外技术,但主要侧重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和治理工作。”卢一富说,具体到农田土壤的修复,大多数地区“还在摸索着做”。

不过,几乎与这一项目同时,广西环江地区、云南个旧、湖南、江西等地已经成规模展开了蜈蚣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项目,总修复农田面积达1000余亩。

“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陈同斌介绍说,经过修复,不仅能把原来荒芜的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而且收获的农产品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实,在更早的2001年,也就是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发生严重砷污染事故的后一年,陈同斌便带领重金属

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修复基地。

“当时受污染的土壤多数是量大面广的中低浓度污染,植物修复法是首选,效果也较为明显。”陈同斌表示,但土壤中的高浓度污染物无法通过植物解决,即便采用植物修复法,时间漫长,也不是上乘之举。

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各种修复技术甚多,比如分子键合固化技术、强化生物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冲洗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和翻土混合稀释技术等。但不同的技术优缺点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四年的修复试点工作,但卢一富仍然心里没底——不同的技术,有的效果好但费用高昂,有的虽然低廉但周期太长。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有没有既经济又高效的灵丹妙药?国家做这项工作到底能拿出多少钱?政府到底有多大决心?这些问题仍困扰着卢一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