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华润未了局:反腐风暴中进一步发酵的可能

2014-05-14 10:33来源:中国企业家 记者:袭祥德关键词:宋林华润电力电力反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宋林大学毕业后即加入华润集团,2004年担任集团总经理后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大大加快了华润转型与扩张。据本刊了解,即便宋林被查,华润内部许多人依然认可宋林的工作能力,认为宋林对于华润的发展功不可没。前任董事长陈新华也曾这样称赞他的两位得力干将:“宁高宁和宋林各有所长,都很能干,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态度,我们用人就要用这样的人。”

宋林被查前,国资委[微博]一直将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看作央企发展的典型。一位国资委官员曾告诉《中国企业家》,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华润这样的集团可以直接改组为资本运营公司。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润所施行的多元化和金融控股模式,得到了认可。

华润诞生于香港,旗下11家上市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符合资本市场规则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华润集团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这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央企和国企。然而,一家具有开放观念、治理结构完善的央企为何仍无法避免一把手控制和腐败?

《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的举报信中,宋林被描述成一个独断的企业领导人。他披露,华润集团宋林等高管在收购山西金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国资流失,并由此质疑宋林等涉嫌渎职、贪腐。据说,这引发了华润内部员工的举报行为,从而逐步将宋林推向危险地带。

“国资委一直以来非常警惕一把手体制下的决策机制问题,所以进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上述国资委官员告诉《中国企业家》,一把手个人的决策风险很大,中央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众多案例表明,这些决策多数是一把手做的决策。由于体制没有纠错机制,一把手也听不到不同意见,导致错误的决策持续下去。

不过,央企董事会试点的效果如何仍存在争议,国资部门可以举出央企董事会科学决策的经典案例,但也有央企人认为董事会纯属摆设。具体到华润集团,其董事会显然没有成功阻止华润对山西金业集团的收购决策,也没能制约宋林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央企官员任命的背后有着权力的博弈。每个高层也许都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因此在利益交换方面互不干涉。”一位曾给央企做过咨询的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央企的腐败在于没有一个唯一的利益主体,比如民企唯一的利益主体就是老板,容易取得利益的一致。在他看来,不仅央企的一把手无法监督,其他高管同样无法监督。

多年以来,央企市场化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取消高管与一把手的行政级别,从而斩断央企与权力之间的联系。但这并不容易。“事实上,没有一个文件规定央企负责人有级别,而且恰恰有文件规定他们没级别,90年代中期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取消了行政级别。但事实上,后来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是有级别,管理的人有级别,管理的组织有区别,有中组部管理的,有国资委管理的;参阅文件也有区别,有的文件厅局级能看,有的文件部级能看。”上述国资委人士说,这样就导致外界人看央企高管是有级别的,央企管理者自身也认为自己是有级别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宋林查看更多>华润电力查看更多>电力反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