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政策正文

《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文

2014-05-15 10:43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监测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产业化推进工程。

高效节能产业。支持半导体照明上游衬底材料和外延片、中游芯片、下游封装及应用产业化,形成设备、材料、测试等配套的较完整产业链。支持高效节能电机、高压变频器、高效节能家电、节能汽车、高效热泵、节能智能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

先进环保产业。支持PM2.5等细颗粒物便携、简易式检测装置、废水处理、油烟净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垃圾焚烧发电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积极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生态安全监测系统、数字环保系统等环境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化。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鼓励利用餐厨垃圾、动物类废弃物等废弃生物质生产饲料添加剂、生物柴油和沼气等新工艺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材料和装备产业化。

(四)产业环境优化工程。

完善产业链条。支持、培育和引进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缺失的项目,采取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补助、贴息等多元化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和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入节能环保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

营造优良软环境。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支持在我市举办高水平、国际性的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展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要素向深圳集聚。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学会及产业联盟,搭建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学研资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合作。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新产品示范应用,培育应用市场。

(五)产业发展集聚工程。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载体基地。在深圳高新区,依托现有科研机构、虚拟大学园的研发优势,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和中国—匈牙利国际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基地;在南山西丽片区,结合城市更新,建设环保高新产业园和环保工程技术院,建成集研发中心、中试及检测中心、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环保创新基地。

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集成及资源化利用基地。在国际低碳城,依托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利用高效节能、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建设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集成基地和资源化利用基地。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在线监测等成套技术装备以及严控废物、危险废物等资源化利用。

高端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政策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的金融、贸易、物联网、技术集成等高端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总部集聚发展。

高端节能环保产业化集聚区。在坝光产业园区,依托园区规划要求,重点发展海水淡化、生物环保等节能环保产业,打造高端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区。在宝安、龙岗、光明建设各具特色的半导体照明集聚区。依托宝安企业集中、规模大、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的已有基础,结合南山区创新优势,以及拥有较大规模封装应用企业的光明新区,在宝安区建设半导体照明产业创新集聚区。依托龙岗区大功率照明光源封装和应用产品的优势,在龙岗建设半导体照明应用集聚区。

(六)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推动企业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全面推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智能管理系统、余热余压利用、LNG冷能利用、热泵应用技术、节约和替代石油、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流通零售领域节能等示范工程,提高传统行业的工程技术节能能力,加快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开展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和大型建筑等设施冷却系统节能改造。积极推动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商业区等能源负荷中心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产业查看更多>节能监测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