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北极星电力网核电一周要闻回顾(5.12-5.16)

2014-05-16 14: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CAP1400核电项目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拿大“非主流”核电的市场突破

在多场加拿大核能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始终不得不提及的,是对坎杜能源公司(Candu Energy,以下简称“坎杜能源”)的介绍和讨论。这家CANDU反应堆的设计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加拿大的核电事业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称为加拿大核电产业的“灵魂企业”。

CANDU反应堆属于重水堆,不同于轻水堆,其以重水作慢化剂,用轻水或重水作冷却剂。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类别不一,但目前为止,已实现商业化并且进行规模推广的只有加拿大坎杜能源的CANDU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在全球以“轻水堆”为主流堆型的背景下,作为全球重水堆技术的最重要持有者,坎杜能源是否面临发展瓶颈,又该如何开阔自己的市场?

CANDU的全称是“加拿大氘化铀”。相比于轻水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使用天然、非浓缩铀作为燃料,在经过改造后也可以使用浓缩铀、混合燃料,甚至是钍。”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厅厅长雷扎˙莫伟力向记者介绍说。“此外,该反应堆可在全功率运转时添加燃料,不像其他大部分设备必须停机再添加燃料。”

根据坎杜能源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加拿大拥有22座CANDU反应堆,19座已经进行全面的投产,其中18座位于安大略省,1座位于新不伦瑞克省,均为CANDU反应堆型。这些核电机组供应约16%的加拿大电力需求。

详情点击>>

福岛核电站到底发生了什么?(图)

福岛核电站为何发生爆炸

这次日本核事故是在一连串灾害的打击下引发的。核反应堆的一个特点是在停堆后仍需要对堆芯进行冷却,因为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虽然比人控裂变产生的热量小的多,但是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也会使得堆芯达到上千度的温度,导致核燃料棒融化,然后是烧穿外层保护的钢壳、混凝土结构等,造成核泄漏。

而在反应堆停堆的情况下,余热冷却系统的泵所需的电力就需要从外部输入。一般情况会准备多路外电网输入,同时每台机组一般有2台应急柴油发电机供电,而且同一电厂内的其他机组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也可以互相备用。

但在这次强烈地震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外电网全部瘫痪了,自身的应急柴油发电机在运行一小时后,也因为海啸的袭击而全部丧失,这就导致失去所有外部电源供应,堆芯失去强迫冷却手段。

祸不单行,核燃料棒的包壳中有一种叫锆的金属元素。用核动力发电,每一百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一年就要消耗掉20到25吨金属锆。它具有低的热中子吸收截面,作为核燃料包壳和结构材料,它处在核反应堆核能裂变反应、核能转换成热能的释发部位,又是防止反应堆放射性裂变产物向外逸出的首道屏障。

详情点击>>

从制度理论视角看日本核电产业的演进逻辑

按照“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在日本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与地位,以及中央政府、地方自治政府、社会民众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日本发展核电产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体制构建与加速发展的阶段、稳步推进与事故频发的阶段以及彷徨于“弃核”还是“拥核”的阶段。日本核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其产业政策的演进过程。若将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作为解释框架对日本的核电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则能深刻理解其制度设计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

在第一阶段初期,日本民众普遍反对发展核电,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原子弹爆炸后那种惨绝人寰的场景已经深深印刻在国民心中。特别是 “第5福龙丸”事件。当时,无论是在一般国民的精神世界中,还是在其文化认识中,很难有积极发展核电的态度。可见,在日本发展核电产业的初始阶段,“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与其说是推进发展核电的主导要素,毋宁说是约束条件。然而,从经验事实上看,这并未阻止日本政府发展核电,相反还推进了核电发展“体制框架”的构建。那么,是何种动力驱使日本走上发展核电产业的轨道呢?

详情点击>>

核电站操作人员安全培训的解决方案(图)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出要适时启动核电项目审批: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4月,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据了解,沿海地区数十个项目将优先获得审批,而内陆核电地区的项目,根据2012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定下的原则,仍然要等到“十三五”。

国家为何放行沿海核电,却“苦守”内陆核电?这背后其实是核电安全这个关系全人类的问题一直引人担忧。

由于核电站的高度敏感性,对操纵人员掌握规程的要求必须是万无一失,稍有失误就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核电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部结构高度复杂,加之高辐射的环境,使得操纵人员的日常培训变得异常困难。

详情点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CAP1400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